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改革的失敗與失敗的改革

對中國的未來更感到焦慮了
近日,因有「農村改革之父」之稱的杜潤生老先生去世,引發一批回憶杜老、有關當初農業改革的文章的刊載。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一方面是懷念杜老,感念他的貢獻,另一方面更是懷念當初改革的年代,以及那已經消失,與那時代相連的希望。同時,也表達出對中國不再有杜老這樣的改革家,不再有當年改革的氛圍氣勢而發的遺憾,甚至流露著對中國改革最終可能半途而廢這種前景的憂慮。其實,幾個月前,當八十年代的著名政治改革家萬里去世時,這情形已曾出現過,只是今天,隨萬里、杜老這些當年改革的象徵性人物一一的離去,人們對那個時代已遠去,走進歷史,有了一更直觀真切的感受,對中國的未來更感到焦慮了。
人們懷念當初的改革,是因為那是一場成功的改革,它為中國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擴展了人們的自由,積累了中國改革最重要的寶貴經驗和人才。人們遺憾和憂慮,是因為所有人都意識到,今日中國到了一個歷史的關口,需要進行更加徹底、全面的改革,確立明晰的改革目標。但現實卻讓人看不到這種趨向,不僅見不到趙紫陽、萬里、杜潤生這樣有真正的改革意識,意志以及政治智慧的政治家,相反,似乎好像被改革改掉或者是希望改掉的一些東西卻在堂而皇之地回潮,被強固。最近這些年的改革,與八十年代的比起來,雖然熱鬧不斷,提法也層出,但從整體的角度看,效果甚微,甚至可以歸於完全的失敗。

「大失敗後的大改革」
比如,且不提政治改革的滯後,就拿經濟改革來講,最近這些年的改革,再沒有什麼比要調整經濟結構、減政放權等被強調得更多了,其結果呢?卻是以失敗告終。可這樣斷言,其實也很簡單,不必去看具體數據,僅就官方不斷地繼續強調要調整結構,給企業鬆綁等,就說明了這一點:因為這本身等於證明,前一段的改革沒有成功。更荒唐的是,如果放長一些時間距離,八十年代初改革初興的時候,就大力提倡要減少審批,提高政府效率,消除那種「官方印章滿天飛」「公文旅行」等現象,結果三十多年過去,要減少審批程序竟然又成為新一輪改革的重要目標!可見,某些領域的改革到底成功了多少?!
形成這種狀況顯然不是偶然的,國人事實上都清楚,它是有體制的內在邏輯,與這些年的「國進民退」、政府的擴張相關的。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如果中國的體制尤其是政治體制、國家運行機制不從根本上改革,所有那些技術層面的改革最終是無法解決中國改革所要解決的歷史性課題的。三十多年取得的成就,莫不與改革有關,而今日中國的困境,明日中國可能的危機,也絕對是與改革的停滯和倒退相連。而這種改革的停滯甚至是倒退的現象,說到底,是因改革失去動力和方向所致。
最近偶讀一篇網上流傳的文章:「將革命事業從頭做起:蔣介石改革給我們的啟示」。談及五十年代國民黨敗退台灣後如何在風雨飄搖的局面下勵精圖治,改革再生,奠定後來台灣發展的基礎的往事。這些以往都知曉的事情,今日讀來卻有許多新的感受。文章中一節的小標題是:《大失敗後的大改革》。是的,大失敗帶來大改革,這雖不能被絕對化,但證之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確實觸及一個有關改革的帶普遍性的規律:大的改革常與政權因內外因素造成的某種政權危機相伴,是危機的產物。即使是三十多年前中國改革的啟動,顯然,如果沒有那之前文革甚至是文革前毛的激進政策造成的種種危機,對權力合法性的衝擊,改革的啟動、改革的動力和最初年代引發的那種熱情都是不可想像的。

最後命運不外乎革命或改革
問題是,儘管當下中共面臨諸多挑戰,前二十多年不協調發展模式造就的各種嚴重的問題也正一一浮現,各種危機要素正在積累,經濟領域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不過,這種困難暫時還不至於危及到整個政權,多年積累下的資源也能讓政府借此支撐一段。且作為改革對象的許多利益集團本身是與體制息息相關,構成權力的重要基礎,因此也很難指望在現有的改革框架下,在官方不願意對體制有根本性的調整、對社會參與改革抱敵意和戒備的情形下,能有足夠的意願和動力真正對利益集團施以改革。此外,國際上鑒於歐美都在調整期,諸多狀況也不理想,中國雖因力量擴張在周邊國家那裡引起些敵意,但因財大氣粗,在世界上還是顯得有些風光。……
這一切都使得當政者不具有當初八十年代執政者啟動改革時的那種動力和願望,官僚集團也不支持真正可能傷及其利益和地位的改革。而民眾又由於缺乏參與渠道,對已經扭曲的改革,常常是有損他們利益的所謂的「改革」措施,毫無博弈制衡的手段,其反改革情緒日漲……真正的改革措施很難得以順利出台,有效落實。也因此,最近這些年官方推出的所謂改革多流於字面,成一紙空文,結局最終歸於失敗也就成邏輯的必然。
缺乏必要的壓力,缺乏某種較大的「失敗」,即某種對現有改革路徑、制度運作、發展模式造成較大的衝擊和震撼的事件,這種體制還會依據慣性持續下去,真的改革也就不會出現。一個時代已經終結,但新的時代尚未開始。歷史正在這交替時期中徘徊,為中國的未來準備著各種命運的劇本,但歸結到最後,正如歷史上不斷展現的,其實不外乎是兩種可能:革命或改革。只是,如果現在推出的改革繼續失敗,最終就會積聚起一些巨大的能量,有可能將整個改革,將三十多年前成功的改革積累下的所有成果,一朝顛覆,造成改革從整體上來講最終的失敗,成為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一場「失敗的改革」。無人希望有如此的命運,但今日的改革如再不汲取新的社會力量加以推動,注入活力,又靠什麼或怎樣來避免如此的結局呢?

來源轉自:
【2015年11月號 動向總363期 (法國)張 倫】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為保障各方權益,需輸入識別碼,不便之處,請見諒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