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蒡的形狀頗似人參,因此在日本有「東洋參」之稱,一直就被日、韓、歐美和台灣公認為營養價值極高的特種保健型蔬菜。(fotolia)
牛蒡外表又乾又枯,感覺有點似柴枝,賣相雖然如此不討好,但絕對是健康之寶。它是一種根莖類植物,為菊科多年生草本藥食兩用蔬菜。牛蒡具有降血壓、健脾胃、補腎壯陽之功效,對腎虛體弱者有較好的補益作用。牛蒡還能清除尿酸等人體代謝垃圾,有防癌抗癌、健康美容作用;對高血脂、糖尿病、類風濕和肥胖症等現代病也有一定療效。
牛蒡的形狀頗似人參,因此在日本有「東洋參」之稱,一直就被日、韓、歐美和台灣公認為營養價值極高的特種保健型蔬菜。牛蒡可入藥、烹煮、涼拌,樣樣皆宜。
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對牛蒡有詳細記載,其能「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也就是說,經常食用牛蒡可以減肥、抗衰老。牛蒡苦素具有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細胞中磷酸果糖基酶的活性,牛蒡甙元亦有抗癌活性。
《現代中藥學大詞典》和《中藥大詞典》中都提出了牛蒡有抗菌、抗腫瘤生長、促進新陳代謝的藥理作用。美國著名的保健專家艾爾‧敏德爾博士在《抗衰老聖典》 中將牛蒡形容為「是一種可以幫助人體維持良好工作狀態(從幼年到老年)的溫和營養藥草,牛蒡可日食而無任何副作用,且對體內系統的平衡具有復原功效」。
預防腸癌
研究發現,美國人患腸癌呈年輕化趨勢,英國GlobalData一項有關腸癌的國際調查稱,中國在過去10年間,患腸癌人數上升6成。臺灣腸癌發生率位居所有癌症之首。
牛蒡含有很豐富的丙種纖維、木質素等不溶性纖維、尤其是木質素的水分吸收率為大米的30倍。這種不溶性纖維能夠吸收胃腸的老舊廢物,而把它們排泄到體外。
因此牛蒡不僅能解除便秘,維持腸內的新陳代謝,更能夠防止有害細菌的繁殖,使有益細菌增加,改善消化道的菌群平衡,因此能防止腸癌的發生。
臨床應用中,牛蒡子與其他中藥組成復方製劑治療肺癌、大腸癌及其他轉移性癌,發現有癌腫消失或縮小的現象,並能延長生存期。本藥也用於熱毒壅盛、氣血瘀結的咽喉部腫瘤。
提高腎臟功能
牛蒡子含牛蒡甙,具有抗腎病變、仰制尿蛋白排泄,抗補體活性作用,減少由級菌感染等引起致腎炎性抗原及抗體產生,仰制免疫複合物形成對腎臟的損害。
日本藥草研究家東城百合子在她的《藥草的自然療法》書中談到,牛蒡是病弱的人所不可缺少的優良蔬菜。她說:牛蒡含有一種很特殊的成分,這種成分可以提高腎臟的功能,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把牛蒡當作一種利尿劑來使用。
牛蒡甙和牛蒡酚有抗腎炎活性,能有效地治療急性進行性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
據日本《健康文摘》報導,牛蒡是一種治感冒的妙藥,也是可以使身體保持溫暖的食物,同時,更具有消除便秘、利尿、解毒、發汗、補血、強壯、強精等多種功能。女性生理不順時,如果能多吃用牛蒡所做的菜,會有效果。
抑制血糖上升
牛蒡所含的不溶性纖維,在胃腸裡吸收水分後,因為水量增加,所以食物停留於腸內的時間就會增長。在這個時間之內,腸內的葡萄糖就會被吸收。所以葡萄糖在血液裡的上升率就會變得緩慢。因此牛蒡湯能防止血糖急速上升,有效保護胰臟的健康。
不溶性纖維的木質素能夠減少腸內的LDL(對人體有害的膽固醇),但是卻能夠增加HDL(對人體有益的膽固醇)。憑著纖維的腸內大掃除,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變成正常,使動脈能夠保持年輕的狀態,因此可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腦中風以及心肌更塞的發生。
來源轉自: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隨著北京掙扎著擺弄貨幣政策,試圖刺激經濟增長,人民幣週三下跌到距交易區間底線的一步之遙,延伸了一週來的下降趨勢。
《華爾街日報》2月4日報導說,隨著北京努力提振經濟,週三中共央行說它將削減銀行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將增加流動性。越來越多的猜測說,央行準備擴大人民幣的交易區間。
最近的交易模式暗示一個改變,因為典型的交易者不會偏離央行設定的每日參考匯率太遠。
疲軟的貨幣幫助一個國家的出口商,潛在提振經濟增長。然而隨著增長放緩,北京也擔憂投資者將資金撤出中國的可能性,這樣的行動將因為人民幣的急劇下滑而加速。
週三,央行通過設定一個較強的參考匯率試圖遏制人民幣下跌,暗示它可能不希望貶值太快。今年以來受嚴密控制的人民幣已經下跌0.7%,相比之下去年全年下跌2.4%。
分析家說,中國增長下滑導致資金外流,推動人民幣兌美元下跌到數月來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分析師估計,資金外流的速度達到每季度1000億美元,其形式是日益增加的海外資產購買和減少的美元計價債務。
中國銀行12月份錄得1184億元外匯銷售,這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暗示經濟憂慮當中的新一輪資本外流。
資本外流造成銀行系統現金短缺,令七天回購利率上升到4.58%。高盛分析師說,這將損害增長,因為它提高了借貸成本。
但是任何激進的拉低回購利率的措施將導致更多外流。不管以任何形式,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將給人民幣施加貶值壓力。
高盛分析師說,「中國政策此刻似乎有點無法動彈。」雖然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但是財政狀況在收緊,暗示「政策需要寬鬆」。
美國美林銀行分析師說,如果政府選擇不要貶值人民幣,人民幣的強勢將把許多出口商逼到債務違約的邊緣。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丹珍報導)
一位台灣女遊客結束在中國藏地為期兩個月的旅遊與朝聖後,於本週從西藏抵達印度,披露藏地目前的現實處境,強調她所看到的狀況比想像中更為嚴重,並指藏人沒有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及人身自由可言。
本週從西藏抵達印度的台灣女遊客星期三接受本台採訪時,以親歷者和見證人的視角,談及藏地現狀。
這位不願具名的女遊客表示,進入藏地是作為關心西藏者想瞭解那裏的真實狀況,而作為佛教徒想為自己的信念去朝聖。
「我是來自台灣的,我第一次去西藏。我去了康、安多還有拉薩,總共兩個月。我這次去西藏其實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我一直以來都聽說關於西藏的狀況,還有那裏美麗的土地,我很想親自去看看真正的西藏;第二個目的是去朝聖,因為我是一位佛教徒。」 該名女遊客表示,她所看到的狀況比想像中更為嚴重,藏人沒有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及人身自由可言。
「其實我這次去西藏所看到的大部份和我之前聽到的相同,可是我個人感到更為嚴重。我看到中國政府利用各種手段造成假象,矇蔽外界的眼光。譬如說,我看到他們修路、蓋很多房子,然後給予藏族各項的補助,可是我感到藏族沒有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和言論自由。譬如說康、安多的藏人,他們要申請許可才可以進衛藏,可是衛藏的人也是一樣要申請許可才能出來。」
她表示,藏區宗教狀況堪憂,寺院和鄉村受到嚴格控制:「我看到中國政府對於寺廟的控制很嚴重,譬如說他們會控制僧人的人數,然後指派工作人員到每個村,還有就是舉行法會的時候會有公安。我覺得我看到的很嚴重的情況是,中國政府把西藏的文化和寺廟發展成觀光景點,可是卻有很多人不尊重文化與佛教思想。」
而對於藏區的牧民狀況及當地生態環境方面,該名女遊客說:「我在康巴的地方就是看到有宵禁,街上做生意買賣的是漢族人,大部份都是。有些人跟我說,政府會鼓勵他們將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到內地讀書直到大學,然後實施他們的漢化教育。我在牧區也看到,就是真的有牧民的集中營,他們(礦工)佔領了牧區,然後有一些大礦場,還有我看到了他們把很多廢棄物丟在牧區裡。」
該遊客還到西藏首府拉薩,所看到的是一片嚴控景象:「我在拉薩的時候到處可以看到公安,還有持槍的特警,他們可以隨時搜查藏人,尤其是對從外地前來朝聖的僧人與尼姑。」
這位台灣女遊客最後表示,中國政府企圖消滅西藏的文化與信仰,她認為這是最嚴重的狀況:
「各地的緊張局勢我沒有看到,可是我就是有深深的一種感覺,我個人感覺到很嚴重的局勢是,中國政府全方面的想要消滅西藏的文化與信仰,還有西藏人民的恐懼,甚至經濟上也是讓藏族居於弱勢,這是我自己覺得很嚴重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我感到藏族被分類,彼此間非常不信任。」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陣營針對江澤民老巢上海的反腐「打虎」行動正式展開,其行動將會從上海官場震動開始;將一步步逼近江澤民父子。(大紀元合成圖)
(記者唐文綜合報導)
日前,中紀委網站通報稱,上海將實現市級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近期,官媒解讀習近平會議言論,特別提及侯凱空降任上海紀委書記;中紀委網站通報上海整改情況,並同時公開王岐山在中紀委全會上要求「問責」和繼續反腐的言論。而侯凱不久前直接稱,反腐「上海不是世外桃源,不可能置身事外」。
分析指,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陣營針對江澤民老巢上海的反腐「打虎」行動正式展開,其行動將會從上海官場震動開始;將一步步逼近江澤民父子。
上海市紀委負責向市級機關全面派駐紀檢機構
2月4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報導稱,中共上海市委通過《關於加強市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實現市級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派駐機構由市紀委直接領導,對駐在部門機關紀委和垂直管理單位的紀檢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報導中突出上海市紀委對派駐機構的領導和協調權力。
去年7月,中紀委巡視組巡視上海前夕,侯凱就任半年後對上海紀委係統大洗牌,上海市各區縣紀委書記大換血,機構內部重置。
習開深改組會議 官媒解讀其中信號
1月3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談到「紀委書記、副書記人選既可以從紀檢系統內產生,也可以從紀檢系統外產生」等。
《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解讀稱,習近平要改變紀委被掣肘局面。對於「省級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辦法」,讓人想到的人之一是侯凱。
有分析指,侯凱此前是審計署副署長,並不是紀委係統官員,他2013年底空降上海任紀委書記,應該是習近平陣營為調查上海官場腐敗作出的安排。
江澤民老巢整改被通報 王岐山講話同日公開
1月29日,中共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佈上海、中科院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上海與中科院分別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及其子江綿恆的老巢與發跡地。
1月29日當晚,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密集發表王岐山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有關講話的系列文章與全文,標題中突出「問責」、「反腐不是一陣子」,並稱「一旦反彈 腐敗依然蔓延 後果不堪設想」。
時政評論員夏小強分析指,這些內容同日被中紀委網站公佈,並不是偶然巧合,暗示和警告意味濃厚,已然直接指向了江澤民父子。
侯凱召開紀檢會議放出重話
1月19日,中共上海市召開紀檢會議。中紀委常委、上海市紀委書記侯凱稱,「紀檢監察幹部要敢於碰硬,不當老好人」;「腐敗不是地方病,是傳染病,上海不是世外桃源,不可能置身事外」等。
跨年夜踩踏慘案令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上海老巢面臨失守之際,江澤民一家三代1月3日爬上海南省東山嶺,傳遞「東山再起」的挑戰信號。相關消息當天即被全網查刪。
隨後,上海文廣集團1月5日承認黎瑞剛已被免總裁職務;而2個月前中紀委巡視組反饋時特別點名要求清理文廣集團,中共上海市委曾遲遲沒有回應。1月6日,江澤民的長子江綿恆被免掉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的職務。
分析:習王針對上海的行動已經展開
時政評論員方林達分析,侯凱在上海紀委會議上放出重話,稱反腐「上海不是世外桃源,不可能置身事外」,已釋放出上海將要展開反腐的信號;2月4日,上海市委通過《關於加強市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意見》,顯示中紀委針對上海市的派駐和反腐工作已經展開。
方林達表示,進入2015年,上海市注定成為習近平反腐打虎的重點地區,並不僅僅是因為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直轄市,還因為上海是江澤民的大本營,已經成為江澤民固守對抗習近平的據點。
上海市二十多年來一直被江派勢力牢牢掌控,江澤民和江綿恆通過對上海市政商各界的嚴格控制使得上海市成為中央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江澤民通過兒子江綿恆,利用其「電信大王」與中科院的官商雙重身份,把上海市變成了江澤民家族的私家地盤,上海的政商各界完全聽從於江澤民父子的命令,上海也幾乎成為中南海之外的另一個中央。
方林達表示,上海的反腐「打虎」行動正式展開,其行動將會從上海官場震動開始。可以預計,隨著對上海市政商各界反腐調查的開始,上海各級江派官員將會不斷有人被調查,江派色彩濃厚的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很難避免被問責,而對韓正背後的江綿恆和江澤民,也將會一步步被逼近。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兩個年輕的大蒜頭和丁香(fotolia)
蒜頭是很多家庭常備的辛香料,有時買回的蒜頭在數週後就發芽了,可能有人會把發芽的蒜頭丟棄。其實發芽的蒜頭能吃而且研究顯示,發芽的蒜頭有兩個神奇的功效。
韓國慶北國立大學食品科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大蒜在發芽五天的抗氧化活性最強,還含有不同的代謝物質,提取後在實驗室條件下還能保護細胞,含更多有益心臟健康的抗氧化劑。
蒜頭採收後約2~3個月,在適當氣溫下,大蒜籽便會冒出嫩芽繼而長葉,蒜頭中的營養物質會輸送給芽與葉。但當蒜頭發芽後表面變綠,則已產生了生物鹼,最好不要吃。剛發芽的蒜頭卻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台灣台北榮總營養師舒宜芳於「癌症新探」二十四期中介紹大蒜的防癌功效,在許多動物實驗中得以證實,大蒜的確有抗腫瘤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強化身體解毒系統之酵素的作用,並可以加強細胞的修補功能與免疫力,藉以抵抗癌症的侵犯。
切末切片吃有保健作用
蒜頭中的蒜氨酸和蒜酶等物質經過切片與切末後互相接觸,形成大蒜素具有保健作用。如能放置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更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
生吃殺菌效果好
蒜頭加熱烹調(如以微波爐或烤箱加熱)會降低大蒜中的有效成分,影響其對腫瘤細胞的抑制能力,那是在加熱過程中,使得抗菌作用的有機硫化物含量會逐漸下降,溫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並不能很好地起到殺菌效果。
台灣營養師黃紹萱指,蒜頭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對人體有很大幫助,生食的抗氧化效果最佳;可以在吃過生大蒜後以濃茶漱口消除異味。另外,將檸檬汁或溫熱的牛奶含在口裡一會兒,然後慢慢咽下,也能有效去除異味。
蒜頭生吃法:將蒜頭拍碎加些橄欖油涼拌青菜、加些醋與醬油可以沾餃子與豆腐,都是很健康的吃法。還可把蒜頭切片泡在米醋裡,吃麵加些蒜醋增加香氣更能達到健康效果。
紫皮蒜比白皮蒜更抑菌
大蒜根據外皮的顏色可分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而紫皮蒜口感更辛辣,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顯。另外,大蒜最好在早晨和中午吃,因為大蒜在晚間吃易刺激鼻、咽和胃黏膜。
來源轉自:

台灣花蓮農改場育成的「花蓮4號」新品種山苦瓜,獲得生 技廠商的青睞,成為研發保健食品和治療癌症藥品的原料。 (花蓮農改場提供)
蔬菜中苦瓜的苦味讓不少人不敢吃,但是良藥苦口,科學實驗發現,苦瓜能增加人體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但要達到上述藥效,需要選綠苦瓜、山苦瓜,而且不能加熱過高,否則易破壞其中有效營養素。
苦瓜又名涼瓜、癩瓜,在生長過程中不會有病蟲害發生,無需噴灑農藥防治,是一種天然安全的食物,且苦瓜的營養成分很豐富。 其中令人乍舌的是苦瓜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瓜類中最高的,是黃瓜的6倍多,冬瓜的3倍多,番茄的3倍。苦瓜中還含有果膠、苦瓜甙、苦味素和多種氨基酸。苦瓜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均可作藥用。
中醫認為:苦瓜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滋肝養血、益氣壯陽、清心明目、止痢、潤肺、補脾胃的功效,可治中暑、痢疾、眼痛、眼腫等症;苦瓜根、莖、葉、花苦寒,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疔毒瘡腫、便血、牙痛、消渴、濕疹、腹瀉等疾病。
降血糖
據藥理試驗,苦瓜中含有一種類似胰島素物質可以降血糖,糖尿病患可以吃苦瓜當保健食品。
台灣臺北醫學大學生藥研究所教授楊玲玲對表示,苦瓜素三類與苦瓜酵素,不耐高溫,如果將曬乾的山苦瓜煮水喝還能保有它的療效。
研究山苦瓜多年的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主任黃青真表示,她們研究發現,山苦瓜或青苦瓜生吃的效果最好。若以動物實驗來估算,成人一天吃80~100克的山苦瓜或青苦瓜就有效。若不習慣苦瓜的苦味,可以用低溫烘乾的山苦瓜磨成粉來吞服,或泡在溫水中飲用,但不宜高溫烹煮。
台灣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功種植「花蓮4號」苦瓜,其中含維生素C99.86mg/100g、葉酸達200.4μg/100g g/100g、膳食纖維3.59 g/100g、抗氧化能力強,是適合開發作為保健產品之最佳品種。
不過,臺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醫師吳明珠提醒,苦瓜的抑制血糖效果只對初期糖尿病或肥胖型的糖尿病有效,若糖尿病罹患已久,吃太多苦瓜恐怕會愈吃愈傷身。青苦瓜對輕症者減肥的幫助可能不錯,但糖尿病患者還是要瞭解自己的病情,再看看是否適合食用。
抗癌
另外,科學家把苦瓜中的脂蛋白類成分注入患有淋巴癌的老鼠體內,延長了老鼠的存活時間。
据《蘋果日報》報道,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癌症研究中心陳衛博士率領的團隊,在實驗室內將苦瓜提取物,用在癌細胞上,也發現苦瓜其中一種成份,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
香港大學的實驗發現,苦瓜成份能提高癌細胞的AMPK活躍度,抑壓癌細胞生長和遷移速度,最終凋亡,但同時不會影響正常細胞。陳衛說,其研究將來有助研製成補充劑,讓正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服用,從而減低他們使用化療藥的劑量,藉此減輕副作用和抗藥性。
但營養師提醒,苦瓜吃太多可致人體鈣和鋅不足、肚瀉和影響胃部健康,建議吃熟苦瓜每次份量約半個飯碗便夠。
苦瓜生吃料理
苦瓜汁:將新鮮的苦瓜、鳳梨、蘋果洗乾淨榨汁,加入適量蜂蜜很好喝。具有很好的清熱明目的效果,適合那些上火的人可有效消除痘痘。
苦瓜涼拌芹菜 :苦瓜切絲,放入開水中焯一遍用冰水過涼瀝乾加入蒜泥、芝麻醬、肉絲拌勻。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清涼降壓的作用。
喝苦瓜汁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去除皮膚中多餘的油脂,防治痘痘發生。但是苦瓜性涼,不能夠貪多一次喝太多,由其本身脾胃虛寒易下痢者最好不要生吃苦瓜汁。脾胃燥熱易便秘者則適合喝生苦瓜汁。
來源轉自:
(記者秦雨霏綜合報導)
中共週三對其放緩的經濟增長暗示新的擔憂,中共央行宣佈削減銀行準備金率,相當於釋放逾1000億美元資金。這是兩年半以來首次降準。這個行動發生在中國報告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到25年最低之後。中共官員和經濟學家說,它們可能是更多刺激措施的前奏。 《華爾街日報》2月4日報導說,中共央行削減了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個措施將在週四生效,它將釋放額外的5000億元或810億美元資金。其他瞄準農業和小企業的針對性措施釋放額外1600億元。
在針對性行動當中,央行也削減了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銀行的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削減了大型政策銀行中國農業開發銀行4個百分點。
央行最初堅持針對性努力而不是更廣泛的降準和降息的行動。但是央行越來越屈服於北京領導人減少企業融資成本的要求,中共央行一名官員說,「這是一輪寬鬆週期的開始。」
降準未必帶動經濟增長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現在問題是,中國消費者和企業是否將利用這些新釋放的資金,還是在放緩的增長跡象當中拒絕擴張。
「我們沒有任何計劃擴張我們的企業,肯定不會從銀行借錢。」江陰悅泰紡織公司老闆郭力言去年末說,企業不如以前了,能維持生存就不錯了。
削減準備金率對於央行而言是一個不尋常的廣泛行動。自從2012年五月以來它還沒有做出過類似行動。周小川領導下的央行抵制政府內部和金融以及企業領域對廣泛寬鬆措施的呼聲,相反聚焦於針對性行動。央行官員擔憂廣泛寬鬆信貸將惡化中國的債務問題,置經濟於更大的風險。不像美聯儲,中共央行不是獨立的;它向國務院負責。
瑞穗證券經濟學家沈劍光列舉通縮的擔憂說,「我們預期有更多(寬鬆措施)很快來臨。」 沈劍光說隨著中國經濟繼續搖擺不定,他預計今年至少還有四次降準。
降息未幫助實體經濟反助股市投機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儘管過去幾個月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中國經濟繼續掙扎。去年經濟增長放緩到7.4%,這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速度。一月份的幾個指標包括工廠產出和服務業活動都暗示疲軟延續到今年。
由於一系列因素包括下滑的房地產市場和反腐,中國經濟一直在失去動力。經濟學家廣泛預計中共決策者今年將削減年增長目標到7%。
在11月份央行做出兩年來首次降息,但是它並沒有太多的減少企業融資成本。相反它幫助點燃龐大的股市上漲,令中國股市在過去幾個月成為世界上表現最好的市場。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說,這些行動「點燃股市近乎瘋狂的現象,我認為這個擔憂造成他們最近推遲行動。」
製造業收縮促發降準
路透社引述民生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溫彬說, 「這個行動符合預期,」 「最近幾個月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已經導致外匯淨銷售。央行試圖使用短期政策工具注入更多流動性,但是這些工具看起來不夠,所以它不得不削減銀行準備金率。」 一些分析家說最新的政策寬鬆可能是因為一月份官方製造業PMI數據觸發。它顯示工廠生產在兩年半以來首次意外收縮。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立剛說,「主要的原因是一月份PMI遠遠低於預期,所以如果沒有進一步政策反應,那麼很可能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長可能下跌到7%以下。」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1月19日,滬指大跌7.7%,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A股市值一日蒸發約3萬億元。(網路圖片)
1月19日,滬指大跌7.7%,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A股市值一日蒸發約3萬億元。網上質疑,是誰導演了這場股市悲劇?誰在這場悲劇中受傷最深?
大陸媒體報導,19日,A股爆發恐慌性踩踏。截至收盤,滬指報3116.35點,跌幅7.7%,創7年最大單日跌幅;深成指數報收10770.93點,跌幅6.61%。兩市跌停個股近150隻,近2000隻個股下跌,金融板塊全部跌停。
面對周一的踩踏慘狀,一位北京私募經理稱,此次下跌是融資融券推出後的最大的跌幅,由於存在巨大融資止損盤,指數的下跌將更為猛烈。
上周末,監管部門連發重磅,證監會公布兩融違規黑名單,包括中信證券等十幾家上榜;銀監會限制委託貸款來源及用途。市場分析稱,此舉意在降低A股的資金槓桿。短短一個交易日,兩市合計蒸發2.82萬億元人民幣,接近於中石油和工商銀行的A股總市值。
報導稱,在證監會下達對中信證券兩融業務處罰同日,中信證券遭到大股東高位減持,被市場人士質疑涉嫌內幕交易。中信證券1月19日公告回應,公司及大股東中信有限均是收市後通過公開渠道獲悉受罰的,事先並不知情。證監會晚間還回應,否認監管部門有意聯合打壓股市。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