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1997年1月3日 星期五

第四章 升學主義


中國式教育,應付考試能力高絕,但創造力缺乏,所以中國出不了多少真正的科學家。
         打從國小開始,你的生活就是不停唸書。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八點前到校,五、六點放學,回家還得做功課。因為沒時間運動,所以你弱不禁風,而且唸書時間太長,早就近視。在學校要交到知心朋友很難。週末得八點起床上鋼琴課然後是家教課。好累人的生活方式。
         上了高中更慘。有無止盡的政治課程教你如何思考、告訴你黨為人民做了什麼事。每天幻想的甜蜜戀愛往往會被老師粉碎,他們絕對不會讓幻想取代現實。爸媽永遠在 後面叫你讀書讀書讀書,永遠在鞭策你每分每秒都不要浪費,要你拼命把知識塞進腦袋,等到大學聯考,也就是你年輕時代最重要的一次考試那天,再把死記的東西 一股腦吐出來。
         大考前幾個月簡直是地獄。睡覺是種奢侈,頭痛、消化不良和姿勢不良引起的背痛是家常便飯,而開懷大笑成了遙遠的記憶。短短四天的考試卻造成幾乎難以承受的龐大壓力。聽說附近學校有跟你同年的學生受不了,自殺了。
         這就是中國學生為了將來有出息所過的生活。父母和老師逼著他們承受沉重的壓力,塞給他們一般人都吃不消的課業負擔,於是他們漸漸變得反常,只為了擠進有名大學,就像機器人一樣盲目爭取高分。
         好,你通過了考試,而且是高分過關。理論上,全國任何一間大學都會收你,科系任你挑,相當民主。而分數比你低的人只能挑比較冷門、校方得想辦法填滿人數的科系。分數更低甚至沒通過的人只好重考或去從事卑微的工作。
         只希望你爸媽會同意你讀環境科學,不會逼你讀金融、會計、經濟、電腦或你討厭的國貿。現今在中國,唸書唸書唸書已經被從商從商從商取代。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從商才是正確的路。那麼,最大的問題來了。你就讀的大學允許你思考嗎?
         升學壓力之所以這麼大,跟近幾十年中國的高等教育經歷巨變有關。文化大革命期間大學關閉,重新開放後三千六百萬名學生入學就讀,此後中國的高等教育急遽擴 張。一九九九年大專院校收了一百零八萬學生,二零零二年增加到二百七十五萬。二零零七年教育部說將有五百七十萬名學生入學,二零零八年報導說該年度至少有 五百五十九萬名學生畢業-----比二零零七年增加一成三。媒體還說二零零八年約有六百萬名新生入學。
         因為入學人數大增,畢業後出人頭地的壓力就更大,唯一的途徑就是讀名校。在中國,事業成功的保證不是你學了/想了什麼或學/想得多好,而是你讀了什麼學校。儘管上了「一流」大學,接下來等著你的通常是三、四年的刻板教育,欠缺尊重的對待和幻滅失望,而不是豐富的知識之旅。
         不管選了什麼科系--更常見的狀況是在父母或體制的逼迫下選了某科系--你都得上些跟主修無關的必修課。最麻煩的是政治教化課,比方「毛澤東理論」、「鄧小平理論」,當然還有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目的都在弘揚幾乎沒人〈甚至老師自己都不〉相信的政治理論。政治教化課一直延續到博士班,而且要死記和背誦很多政治偉人的生平。課堂上很少有創新思考或提出異議的空間,膽敢反駁毛澤東偉大思想的學生,不管多麼能言善辯,那堂課一定被當,這麼一來就拿不到學分。很多大學也有「中國革命史」這類課程,想當然是政治領袖詮釋的中國近代史。另外還有「道德教育」,主要在形塑國家認可的是非善惡觀。
         山東大學的孫文廣教授二零零六年表示,「這些課程灌輸了學生一此毫無用處甚至反科學的東西,目的只是要宣揚共產主義意識型態,使人民相信中國共產黨偉大光榮 又正確,還有毛澤東多麼偉大。」「其中很多思想都是錯誤的。比方說,有些課教的是鄧小平的理論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我寫了文章談這些課程,我認為這些 課程應該全部廢除。為什麼要灌輸學生既沒用,又有害的東西,比方階級鬥爭?」孫教授說,「有些對歷史的陳述是扭曲的。灌輸學生這些虛假不實的觀念,我認為 是很大的問題。」
         體育也是必修課。這樣規定好不好值得商榷〈尤其現在中國年輕一輩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不過體育分數太低會影響學生的平均成績。還有解放軍為期兩週的軍事訓 練也得修。中國教育部規定,「軍事訓練和軍事知識的評量分數,會納入每個人的個人紀錄中。」這些訓練有時在炎夏舉行,有些平常備受保護的學生便因而昏倒。
         大學生一定要學英文。如果沒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就畢不了業,所以有些人會為了過關而作弊。另外,大一新生修的都是各式各樣的通論課程,第二年也一樣,要到大三大四才專攻主修。
         承襲自孔子思想的尊師重道觀念,也直接對創新思考造成阻礙。劉先生就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爸媽總是要我『聽老師的話』,他們認為老師說的永遠是對的,學生質疑老師是很無禮的行為。」孫先生則說:「國中高中這整段時間,我印象中只有一個學生曾經站起來質疑老師。大家都說他是麻煩人物,但我心裡其實很崇拜他。從來沒有人敢質疑老師說的話,我上了大學還是一樣。」
         對教育過程百依百順是中國的一大問題。耶魯大學校長理察.列文(Richard Levin)在二零零六年上海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發言時說,「未來十五年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創新要務是批判思考。」列文認為中國的大學必須鼓 勵學生更加主動,勇於挑戰反駁教授、跟教授辯論。但中國並不打算真正落實。學較教學都以講課的方式進行,小組討論〈創新辯論最理想的訓練場〉幾乎沒聽過。
         校方極少嚴格要求學者的品質。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表示,「很多教授容易鬆懈下來或把大多時間精力投入自己的營利事業中,因為表現一般就能通過定期的審核。」直到二零零零年中,才開始有學生對他們認為不夠盡責的教授,行使某種形式的否決權。例如二零零四年上海交通大學就有一名電腦科學系的教授被開除,因為有九名 博士班學生揭發他強迫學生替他的公司工作。
         大學生在各個層面都得不到校方應有的尊重。比方宿舍也是大學生得克服的一個問題。中國的大學生沒有自己的住宿空間,必須四到六個人擠一間宿舍,大部分大學不准學生住校外。
         從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發生的一起事件,就能看清中國大學對學生的態度。這間學院的宿舍沒有冷氣或暖氣,中國其他大學幾乎都是。但上海的冬天相當冷。有群學生請 求校方安裝暖氣,並願意自己付錢,校方卻予以拒絕,副校長俞光虹說:「學校宿舍向來禁止使用暖氣設備,因為可能造成危險。」中國媒體報導上海市的國小也沒 有暖氣,某小學副校長表示從小就該訓練學生適應刻苦的環境。
         大多大學宿舍晚上十一、二點就會切掉電源,確保學生準時就寢並減少「其他活動」。有群學生抗議校方切斷電源--但只是抗議世界盃足球賽期間斷電。那是四川大學的九千名學生發起抗議,要求校方晚上供電讓他們看球賽。憤怒的學生把瓶子甚至洗臉盆丟出宿舍窗外,還放火燒了輕機車。後來校方終於同意供電。
         只有關係到未來的前途時,學生才比較可能挺身反抗專制的學校領導者。例如下面這件事:升達學院是河南省首屈一指的鄭州大學的分校。學生發現校方未如預期發放鄭州大學的畢業證書,只發較不知名的升達學院的畢業證書,便憤而發起暴動。
         升達的職員利用鄭州大學的名氣吸引大學聯考成績不佳的學生,並索取比鄭州大學高四倍的學費。當學生發現畢業證書上印的是「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都氣憤 不已,這跟當初簡章上說的不一樣。畢業證書上只印「鄭州大學」會更有利於找工作。於是學生群起抗議,砸爛燒毀汽車,摧毀學院創立人的雕像,還要求教職員辭 職。當局的反應迅速且不難猜想。警方關閉校園並嚴禁出入。所有相關報導都被壓了下來。
        校方對學生的威權管制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面。性行為也是大學管制的項目之一。例如上海大學就開除了一名讓女朋友在宿舍過夜的大學生。
         這名學生叫朱斌。他說他就讀別所大學的女朋友來找他,但錯過了最後一班回家的公車,「我本來打算安排她到附近的網咖過夜,可是女孩子一個人跟其他陌生男子一起過夜太危險了」,所以他才把女友帶回宿舍。他原本想讓女友睡床上,自己睡椅子,但因為發燒才躺到女友身邊。隔天早上他的一個室友向學校通報,老師進宿舍發現他跟女友躺在床上。朱堅稱「什麼事也沒發生」,等於證實了性很可恥這種觀念。他母親還肯定地說,「我知道我兒子錯了,可是事情不像老師想的那樣.....校方應該給他自新的機會。」
         二零零四年廣東省的計劃生育委員會想在八所省立大學設置保險套販賣機,但校方堅決反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宣傳部負責人孔小明說,「我們堅決反對在校內設置保 險套販賣機。這種行為在校內絕對禁止,我們絕不允許學生在校發生性行為。」仍同年,北京大學〈中國數一數二的學府〉也拒絕在世界愛滋病日當天發放保險套, 理由是「在校內公開發放免費保險套不適當。」
         中國為擴展高等教育所作的努力令人讚嘆,但卻是用極權主義一貫的中央管制法達成。中國領導人在科學和工程學科投入大筆資金,卻忽略了大部分人文學科,只有金融和經濟相關學科例外。這一定會造成社會發展失衡,但學生似乎很少反彈。主要原因是大眾認為這些領域是致富的捷徑。在現代中國,成功的標準是賺錢多寡而非快樂與否。
         《上海英文星報》唐小燕〈音譯〉撰文指出,「上海女生挑丈夫有三個標準:銀子、房子、車子。」唐說,「這麼多中國學生讀商是因為經濟需求,主修商業或電腦找工作比較容易,如果主修歷史可能得多花一年半的時間找工作。」二零零六年的一項調查證實了這種致富渴望。調查發現中國學生遠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更有野心。有71.7%美國學生說只要過「一般生活」就滿足,中國學生僅45.8%有同感,而且是調查中百分比最低的,低於包括韓國、日本等國在內的學生。
         但要實現野心並不容易。隨著學生人數增加,薪資逐漸降低。例如,二零零三年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相較於二零零二年降了四成,原因是畢業生太多、職缺太少。到了二零零四年情況更加惡化。據新華社報導,「令應屆畢業生沮喪的是,勞工過剩使他們的起薪平均降了二成五。」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汪大正指出,「求職人數激增,起薪降低,兩種狀況將會同時存在好一陣子。」
         到二零零七年,光北京就有二十萬名大學畢業生,但僅八萬七千個職缺。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料,二零零六年中國共有四百一十三萬名畢業生,約三成沒有畢業後即找到工作。如果再加上前幾年的求職學生人數,和二零零七年即將投人就業市場的四百九十五萬名畢業生,問題勢將更加龐大,說不定會讓學生覺得受高等教育還不如去賭博。
         中國媒體報導了應屆畢業生求職時遇到的一些問題。某王姓學生在餐廳裡應試,他說是因為「公司想測試我會不會喝酒和八面玲瓏談成生意。」最後他「面試」沒過,據他說是因為「我在餐桌上的表現不佳,一來毫無準備,二來我不會喝酒。」
         據人民大學教授也是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說,高學歷的學生常從事低階工作。他說,「像有些中國銀行就雇用碩士生當出納員,這不但浪費人力資源也破壞就業市場的秩序,這麼一來要把更低學歷的人擺在哪裡?」
         從另一方面來看,錢也是大學教育的一大問題。一九八九年,一學期的學費是一百元,現在一學期約五千元。二零零五年,政府規定大學學費不能超過六千元。同年, 陝西省的西安美術學院卻擅自將學費調至一萬五千元,多收了逾五百五十萬元學費。廣東省的南華理工大學則多收了二百一十八萬元:南京審計學院多收了一百六十 四萬元:河南師範大學多收了一百一十七萬元。
         中國的大學還有很多募資的辦法。比方把一年平均一千二百元的住宿費加進學費。反正現今中國學生樣樣都得付錢。媒體報導上大學一年的學費約一萬元。但我們問過很多學生都說實際費用更高。比方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設於城外的松江校區,有些學生說學校規定他們一年要多繳一萬元的「建設費」資助新校區建設。但這筆錢據說是付給建商的,不算在學費之內。
         曾有媒體報導,若把平均收入考慮進去,中國的大學學費是世界最高的。中國當局也坦承政府的助學補助急速增加。二零零六年的助學補助方案金額為十六億元,二零零七年估計將達一百五十七億元,二零零八年增至三百零八億元。三百億元是每年中國人民浪費在沒必要的家居裝潢上的金額,佔了兩週期間的北京奧運總花費的一成。三百億元也是全國各地每年公務車花費的十分之一,而國營媒體報導說全部花費〈三千億元!〉將近有七成「被私吞.....拿去私用還有.....花在根本不必要的維修和燃料費上。」
         中國一直把大學生當成大孩子對待,又不鼓勵獨立的思想、言論和行為,因而造成了莫大的損失。中國的高等教育講堂無法培養一個偉大國家所需的人才。同時,許許多多聰慧腦袋也因只吸收抽象理論而無實務訓練而日漸失去優勢。
         學生是一國的末來。貶低學生,中國就是在貶低自己。

《原文摘錄:中國無法偉大的五十個理由〈第四章〉》 撰文.David Marriott & Karl Lacroix(2015-09-21再修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