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九二共識」有「一中」涵義共識嗎?


「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到底什麼意思?
二○一六台灣大選,勝負在執政的國民黨和在野的民進黨之間。自去年「九合一」選舉,幾乎全軍覆沒於民進黨之後的國民黨,內部矛盾激化、全黨士氣低落,屢次民調差距越來越明顯,對國民黨勝選的前景連藍營自身也氣餒。正因這四點,才造成國民黨大佬們厭戰、怯戰,竟呈現一個個都龜縮的怪現象。因沒人領表登記參選,才冒出洪秀柱這個歷史瞬間的匆匆過客。一個民心已渙散的國民黨,一個高層之間的矛盾與心結互不化解的國民黨,現在面對的卻是堅定地團結在蔡英文周圍、並獲得多數選民支持的民進黨,還有希望勝選嗎?
針對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朱立倫想扭轉低迷的選情:一是逼蔡英文辯論「九二共識」,二是跑美國尋求支持。中共因擔心台灣再次政黨輪替,習近平也突然降低原先條件,在第三地的新加坡,以互稱先生、互以兩岸領導人名義身份對等實現了與馬英九歷史性的會面。
「習馬會」突然召開,意在哪裡?我認為:對「九二共識」重要性的再重申,對違反共同政治基礎後果的再強調,意在影響台灣的選情。即使影響不了,也起了對蔡英文的預先警告作用。
現在可以假設:勝選後的蔡英文,因懼怕地動山搖,被迫接受馬英九承認的「九二共識」,她能起到連馬英九都「共識」不了的「一中」的作用嗎?請看「九二共識」,有共識嗎?
「習馬會」前夕,馬英九在台北接受BBC中國總編輯凱瑞專訪時說:「當初達成『九二共識』,是指雙方都堅持一中原則,但所賦予的涵義並不相同」。他說:「有此彈性,雙方才能建立友好關係。然而一到國際場合,中國大陸在這方面就表現非常僵硬」。這表明「一中」涵義沒有共識。
馬英九承認的「九二共識」,全稱為「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各表」在「共識」之前,表明有了「各表」的前提,才有一中的「共識」。「各表」,體現國民黨要落實在「一中框架」下的「一國兩區」:即,在大陸地區的「一中」,叫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地區的「一中」,叫我的「中華民國」。而對中共來講,「九二共識」的涵義很明確:就是「一個中國,和平統一」。即,在「一中」前提下,實現和平統一。
雙方對「共識的涵義」如此相悖,共邁和平統一之路,有可能嗎?從馬英九接受BBC專訪中便知不可能:即從一開始,雙方都在作兩手中的另一手準備:一方作「攻」的準備,另一方作「守」的準備(如台灣的年度軍購,及年度的漢光軍演)。馬英九說,造成這種雙邊情勢,就是要使想改變現狀的一方付出其不想付出的代價。
從以上評論看,在台灣,無論哪個政黨執政,要實現和平統一都不可能。而如果改用非和平手段,那就得考慮代價,我們能為此付出可能會斷送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後機會嗎?
中華民族復興,路在何方?路,就在領頭羊腳下。只要當局能把政改設定的終極目標,是為中國人民也能享受到普世價值的成果,則影響「中國夢」實現的台灣問題困局、中美緊張關係危局,及國內高發的不安定因素僵局等三大問題,就都能一一順利解決。所以說,中國的出路就在頂層的一念之間。

來源轉自:
【2015年12月號 爭鳴總458期(大陸)鄭愛民】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