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國家之手糾纏人口與土地

終於放棄「獨生子女」政策
中共開中央全會,面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討論「十三五」規劃,看來是苦無良策,只能以一堆套話應付世人。引起廣泛關注的,是埋在那許多套話之中的一個決定,即宣佈「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意味著它終於放棄了「獨生子女」政策。 這個變化,有兩點應予注意。
其一,它作為「計劃生育」國策的調整,而國策的基本性質沒有改變。民主國家的計劃生育,其英文直譯是「家庭計劃」,體現公民社會的基本人權,而中共的「計劃生育」,實際上是「國家(人口)計劃」。
很明顯,中共放棄「獨生子女」政策,只是放棄了它所謂「計劃生育」的最粗暴最殘忍的形式。中共對於其「計劃生育」國策的實質,即國家無視進而無情踐踏公民及其家庭的基本人權,至今未見絲毫的反省。
其二,中共開始改革開放,放鬆國家對經濟自由的控制,市場的支配力量逐漸顯現。然而,在這一過程之初,它即作出兩個重大決定,一是「計劃生育」走極端,實行「一胎化」;二是修憲玩花樣,八二憲法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這顯示出國家凌駕於社會、凌駕於市場之上的強勢,改革開放本身的矛盾初露端倪。
這兩大決定,都是迫於現實變化而作出的本能反應,且影響深遠。
土地國有,據周其仁所述,乃因為據說當時「一搞建設,農民都敲國家的竹杠」,一些黨國要人聲言「國家發展農民訛你,那就歸國所有」。只是當時還難以一步到位,不能把全部土地國有化,就「先從城市開始」。這一規定後來在土地資本化過程中顯出它的意義。城市拆遷、農村徵地,城鄉土地都籠罩在國有化陰影之中。土地資本化致使財源滾滾湧向政府,一個依恃強拆民房和強徵農地的「新中國」赫然出現。
相比之下,「獨生子女」出現得更早些更是迫於形勢。
「文革」結束,經濟尚未走出停滯狀態,尤其是多年來年輕人屯墾戍邊和插隊,這時情況變化,許多青年返城,使得城市就業壓力更加升高。同時,構建模型預測人口發展趨勢,這時罩上了「科學」光環,然而,這些模型往往輕忽經濟社會環境因素,無視人口增長已在放緩的實際情況,在中共領導人面前描繪一幅人口增長的可怕圖景,致使他們驚慌失措。

「計劃生育」中國少生四億人?
於是,「獨生子女」橫空出世。中國人的生育權利被權力徹底踩在腳下,而計劃生育部門,則成為中共強權欺壓民眾的極其惡劣的典型,並蛻化為龐大的利益集團,頑固地拒絕批評,阻止改革。
中共計生部門的官僚們聲稱,他們推行「計劃生育」使得中國少生了四億人。這其實是一筆糊塗帳。一方面,到近代高出生、低死亡狀態,人口迅速增長或稱「人口爆炸」,有其必然性。而隨著經濟狀況改善,特別是教育普及、文化水平提高,現代的低出生、低死亡狀態,也有其必然性。實行「一胎化」之際,這種轉變其實已現端倪。中共多此一舉,黨政官僚們得到弄權的好處,卻還要貪「天」之功,未免可笑。
另一方面,官僚們厲行「一胎化」,對中國社會老齡化推波助瀾,造成所謂「未富先老」,更嚴重的是,他們的肆意妄為,加重對人們生育意願的抑制、加劇性別失衡等,致使生育率長期低於更替水平而難以調整。可以說,歐洲、俄羅斯和日本較為自然地進入人口低增長或負增長狀態,而中國因為權力長期傾力干涉控制,未來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境遇將更為悲慘。到時候,人們可能會發現,至今數十年間所謂「少生四億人」都算不得什麼,未來數十年的人口狀況出現下降難以遏制,才顯現「一胎化」暴政的惡果。
可以說,「獨生子女」與「計劃生育」的關係,類似於「人民公社」和「高級社」的關係。高級社將農民的土地從私有轉為集體所有,完成了質變;而人民公社化出了大問題,不得不退到「隊為基礎」,以表面上類似初級社(隊)的妥協而保全集體化的公社。這一招很厲害,洶湧的土地承包改革浪潮,至今也未能撼動土地的集體所有體制。「一胎化」厲行數十年,被千夫所指,現在不得不犧牲,但是以無視民眾生育權利為其實質的「計劃生育」則得以保全,「國家計劃」還是可以踐踏「家庭計劃」。好在,民眾的公民權利意識已在覺醒,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共放棄「一胎化」的局限性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說,政府控制生育以及土地國有遭到質疑,是對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反思的一個縮影。

來源轉自:
【2015年12月號 動向總364期 管 見】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