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TPP考驗習近平

二十一世紀時代的全球經濟規則
環太平洋地區十二個國家幾經周折,終於達成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時,習近平的所謂「大閱兵」剛剛過去一個月,而這樣張牙舞爪的背後,是中國強勢「崛起」以及它在區域經濟及世界經濟中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動作。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不久,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醞釀「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它正式生效運行一年多,美國加入,翌年,澳大利亞和秘魯加入,並正式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爾後,到日本加入,成為一個十二國的集團。
這一過程,顯示出兩個有密切關聯的特點,即,在世界貿易組織之外另行成立一個更為公平、公正、高效、和諧的新型世界經濟組織,而中國不在其內。
這個組織追求更高標準,即尊重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觀,約束或限制國有企業。具體而言,它的協定中有據稱「最高的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開放,且具有很高的執行性,違規將受到懲罰,因而意味著體現二十一世紀時代意義的全球經濟規則。
由此,儘管該組織同樣對中國開放,但在中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面對這樣的組織,顯然心存疑慮。用美國白宮發言人的話說「我們歡迎一個崛起、發展的中國,但是國際社會對於中國這樣尋求真正國際存在的國家有一些要求」,而中共對這樣的要求,有其內心深處的抗拒和恐懼。

要麼擋在門外要麼「關進籠子」
中共如此表現有它的道理,因為它很清楚,這個新組織的規定正是針對它而定。換句話說,要麼是把它擋在門外,要麼是把它「關進籠子裡」。
在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國內部有很大爭議。支持者希望借助外力推動中國前行,反對者生怕掉進自由貿易的「陷阱」,受人家引誘走向開放而導致吃大虧,並且至今有人仍在極力渲染中國經濟被國際資本「全面控制」的可怕局面。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中國「入世」十幾年,得到了優惠,擴張了市場,經濟持續高增長,呈現出「崛起」景象。
中國終於「崛起」,看上去變了一個模樣,然而,現實不是如此簡單。
中國人往往很聰明,很快學會佔盡規則的便宜,得到市場擴張的許許多多的實惠,而市場經濟的規律表現為,產能擴張往往比市場擴張更快,於是,中國經濟中大面積的產能過剩局面迅速形成,難以應付市場的波動。
同時,中國人很會玩弄行政技巧和語言遊戲,阻止外國資本進入本國市場,或在其中施展手段限制它們經營市場,而自己則在市場擴張中放縱地使用卑劣手段。前者,人家奈何不得大權在握的中共,只好發發牢騷、訴訴委屈,偶爾也訴諸法律,但打贏官司的概率很低。後者,則引出許多的貿易糾紛申訴,被人指責操縱匯率、操縱重大工程招投標、給國企資金補貼、侵犯知識產權、人為操縱出口商品價格。越來越多的人看清楚了,中國言行不一,越來越無視世貿組織的規則,且屢教不改。
是中共自己「過門而不入」
顯然,中國之被人遏制,被人指責,被人排斥,在世貿組織中頻頻惹出官司,以及被「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所排斥,其實是恪守一黨專政的中共咎由自取,更何況對後者,是中共自己「過門而不入」,根本談不上所謂最終「TPP不得不向中國敞開大門」。
現在TPP達成,面前的兩大不確定是:
一是美國國會對該協定仍有疑慮,很可能不會順利批准。美國國會的疑慮,與中國先前對加入世貿組織的疑慮相像,若溝通得好,應可過關。畢竟,中國政府簽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只是做做樣子,至今未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方顯其本意,而美國的情況,當然完全不同。
一是中共若決意改革,則仍有機會加入協定,但勢必較加入世貿組織更為困難,而中共接受市場經濟已很勉強,要它尊重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觀,以及放棄國有體制的支配地位,可能性極小。
習近平大力標榜其「中國夢」,信誓旦旦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說,現在考驗再次來到他面前,而且是非同一般的考驗──看他是否真有領導中國走向現代、走向文明的胸襟、智慧和能力。不過,最後他很可能還是要顯現他的僵化、保守、不及格。

來源轉自:
【2015年10月號 動向總362期 陳 跡】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