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出呆佬拜壽post的金正恩。
鐵腕統治北韓的領袖金正恩,向二戰德國納粹魔頭希特拉(Adolf Hitler)「請教」治國之道。消息指金正恩今年初,向高級官員派發希特拉自傳《我的奮鬥》,要求他們學習希魔如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帶領德國復蘇經濟。
北韓新聞網站New Focus引述北韓在華官員報道,金正恩在1月8日生日當天,向國防委員會的部門主管或更高級官員派發《我的奮鬥》韓文譯本,下令官員詳細研究納粹德國歷史,找出能套用在北韓的管治手法,還指示要以核武及經濟作雙頭馬車,帶動國家發展。
北韓官媒亦似乎想學習納粹的宣傳技倆,給金正恩樹立威嚇形像,包括時常怒罵下屬及向下屬擲物件;官方報章《勞動新聞》近期多了刊登金正恩看似憤怒及令人生畏的照片。
/英國《每日郵報》2013-06-19日
惠譽警告,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失控並且處於越來越大的壓力下。(Mark RALSTON/AFP)
(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
惠譽評級警告說,由於借貸者只能掙扎著歸還短期債務,中國的影子銀行系統失控並且處於越來越大的壓力下。英國《電訊報》6月16日報導引述該機構的說法說,中國的信貸規模如此極端,以至於中國政府難以像過去一樣通過過度投資經濟增長促進增長來擺脫這種過度負債,這意味著中國未來的經濟將更加艱難。
惠譽機構在北京的高級主管朱夏蓮(Charlene Chu)說,信貸驅動的增長模式顯然在分崩離析。這可能演化成一個大規模產能過剩問題,並可能引發日本式的通縮模式。
「影子銀行系統沒有透明性,而且系統性風險在增加。我們不知道誰是貸款人,誰是借款人。資產質量怎麼樣。」朱夏蓮告訴《電訊報》。
銀行的不良貸款的比例可能看起來還好,只有1%,但這個數字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因為一半以上的新增信貸已經是被信託、理財基金,離岸工具和其他形式的非常規借貸所佔據了。「如果你可以隨意剝離任何不良資產,它就沒有任何意義。許多銀行的物業貸款並沒有標記為物業。」朱夏蓮說。
此前,青島,鄂爾多斯,吉林等地方的信託產品爆出一系列問題之後,引發更多的擔憂。信託產品佔據中國影子銀行系統的1.4萬億元。
在短期Shibor基準借貸利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過程中,十天前光大銀行拖欠銀行同業貸款,這是流動性突然乾涸的跡象。「典型的緊張開始於外圍,然後向中心移動。這是我們從信託產品違約中看到的。」
惠譽警告,價值2萬億美元借貸的理財產品實際上是銀行一個「隱藏的第二資產負債表」,允許它們繞開貸款限制和規避監管機構制止過量的努力。
朱夏蓮說,銀行已經被迫在央行存儲超過3萬億美元的準備金,以備危機出現的時候使用,但是這樣的金額可能不足以應對大規模貸款潮的出現。自從雷曼危機以來,中國總體信貸已經從9萬億美元跳躍到23萬億美元。「在五年裡,他們已經複製了整個美國商業銀行系統。」朱夏蓮說。
中國信貸跟GDP的比例已經增加75個百分點,達到GDP的200%,美國在次貸危機的五年前,這個比例是40%,日本在1990年日經指數泡沫破滅之前也是這個比例。「這超過了我們過去在大型經濟體當中看到的任何情況。我們不知道這會變成甚麼局面。未來六個月將是關鍵的。」朱夏蓮說。
惠譽機構四月份下調中國的長期貨幣評級到AA-,但是仍然認為政府可以處理任何的銀行危機。「真正的問題是這對增長意味著甚麼,因此對社會和政治風險意味著甚麼。」朱夏蓮說。
【大紀元2013年06月17日訊 責任編輯:方涵】
圖為三鹿品牌的毒奶粉。資料照片。(AFP)
(記者李霞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人在全球掀起瘋狂搶購奶粉潮,世界各國奶粉出現缺貨,紛紛出台限奶令,限制奶粉購買數量,還有人呼籲國際社會對奶粉供應進行援助。中國大陸2008年曝光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導致30萬幼童受害事件,及如今各種毒食品橫行,致使中國民眾均轉而購買外國品牌奶粉。
中共市場需求過大 外商稱市場供給不足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聯合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五歲以下兒童數量為8,200萬,而6個月以下嬰兒採用母乳餵養的只有28%,奶粉需求量高達125億美元。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Euromonitor)預計,至2017年,中國對嬰兒奶粉的需求量將增長一倍,達到250億美元,佔全球奶粉銷售總量的二分之一。
在中國銷售奶粉的號稱阿根廷第一大奶製品出口商的善可(SanCor)表示:「中國這類產品的市場供給明顯不足,因而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阿根廷的嬰兒配方奶粉消費規模僅為中國的1%。因此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華人海外瘋搶奶粉 遭多國限制
隨著中國對配方奶粉需求量的增加,中國民眾到處瘋狂搶購國外品牌奶粉,引發各國民眾憤怒,紛紛出台限制令。歐洲對奶粉施行定量供應,荷蘭和新西蘭開始調查奶粉走私,香港發佈政令,對走私奶粉者處以兩年監禁。香港和澳門甚至設立熱線電話,保障當地居民奶粉需求。
據大陸媒體報導,繼德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後,英國也開始限制奶粉購買數量,只能購買兩罐嬰兒奶粉,很多超市在奶粉貨架旁用中文標示限購令。
有多家英國零售商表示,近期有很多顧客一次性購買大量嬰兒奶粉,因此決定限制購買量,以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在賣場掛出「限購」規定,每名顧客限購兩罐。
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荷蘭等國主要超市均規定,每名顧客每次限購兩罐以下奶粉。還有超市要求出示孩子身份的證明或者帶著孩子前往超市才能購買。
德國品牌美樂寶(Milupa)和法國品牌達能鑑於中國市場的需求量大,為避免歐洲市場出現產品短缺,擴大了在歐洲的奶粉生產規模。
有分析指,西方國家這些舉措是因為中國對非本國產品牌奶粉的需求太大,限購措施就是針對中國購買者。國外對嬰幼兒奶粉限購,折射出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有民眾表示,中國如今已經成為百毒世界,所有食品都沒有安全可言了。
三聚氰胺毒奶粉致恐慌 中國人海外搶購遭抗議
中國奶粉因2008年出現三聚氰胺毒奶粉導致6名嬰兒死亡,並毒害大量幼童事件,加之中國不安全食品日漸增多,導致中國民眾對國產奶粉產生強烈的恐懼,開始試圖從海外大量搶購奶粉。中共國務院5月31日亦發佈有關確保嬰幼兒奶粉安全的文件,間接承認毒奶在中國的嚴重程度。
新西蘭第一產業部和海關局在2012年9月調查稱:「嬰兒配方奶粉的非法貿易規模超過1.5億新西蘭元,並且還在增長當中。」
因中國人的無序搶購導致全球出現奶粉短缺,各國紛紛在報紙發聲斥責。悉尼《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曾發佈題為《中國人搶光了我們的嬰兒奶粉》的文章抗議。
曾有香港民眾向美國白宮發出請願,請求援助挨餓的香港嬰兒。還有香港民眾在Facebook上建立頁面稱:「香港兒童饑荒爆發,請求國際援助!」有人公開向英國政府請願:「香港人開始越來越怨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怨恨它拒絕給予香港民主。」
【大紀元2013年06月17日訊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