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顯示具有 潘基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潘基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正在摧毀整個聯合國」──潘基文被瑞典女下屬痛批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竟參加中共閱兵,一副「江山在我腳下」的怡然自得。

瑞典英嘉女士痛批潘基文:正在摧毀整個聯合國。
在去北京出席大閱兵之前,美國人就警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不要對中國軍隊揮手!」因為人們都還記得,那個耀武揚威的軍隊手上沾著一九八九年鎮壓學生的血跡。日本網友則向潘基文呼籲:「我們日本是被國民黨打敗的,要慶祝抗戰勝利,你就應該去台灣啦!」
身為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如此喪失原則,自降身份去與中共屠夫李鵬、蘇丹戰犯總統巴希爾一起閱兵,對聯合國促進和平人權的宗旨與理想是一個多麼大的羞辱。
與此同時,潘基文的前下屬──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英嘉─布里特‧阿勒紐斯(Inga-Britt Ahlenius)接受瑞典電台採訪,再次尖銳地指控她的前上司潘基文嚴重失職。此時歐洲正面臨巨大的難民災難,人們驚呼:「聯合國負責人到哪裡去了?」

出書痛陳上司無能
前幾年,一些聯合國高級職員在辦公樓走廊竊竊私語,給潘基文取了一個綽號:「機會先生」(Mr Chance)。堅持原則無所畏懼的瑞典英嘉女士也同樣獲得一個綽號:「Ms Fearless」。
英嘉曾是聯合國高層的第三號人物──聯合國內部審計負責人。二○一○年七月,英嘉剛完成了她的五年任期,立即和一位曾給聯合國主編過《新聞快報》的瑞典著名記者尼克拉斯合作,開始撰寫一個長達五十頁的報告,激烈地批評她的前上司潘基文。
《機會先生:聯合國在潘基文任期內的潰敗》(Mr Chance──the UN's decay under Ban Ki-moon)於二○一一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版。該書回顧了聯合國的歷史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尖銳地指出:潘基文是一位有嚴重缺陷的聯合國領導人,他的無能和失職損害了聯合國的事業,並威脅到該組織的未來。
英嘉為什麼要如此嚴厲地指責潘基文?要瞭解這一事件,首先要瞭解瑞典和聯合國的特殊關係,以及英嘉本人不同凡響的個性與職業道德。作為一個中立的小國,瑞典人最盼望一個獨立而強大的跨國組織,因此長期不遺餘力地支持聯合國的建設。在紐約聯合國大廈,掛著瑞典人達格‧哈馬紹的畫像。一九五三年,哈馬紹從第一任聯合國秘書長──挪威人特里格夫‧賴伊手裡,接受這個被稱為「一個不可能的工作」的艱難職務。在那個巨變的時代,哈馬紹出色地完成了開拓性的使命,直到他於一九六一年在剛果以身殉職。
一九三九年出生的英嘉畢業於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她從瑞典最大的商業銀行開始其職業生涯,一直做到瑞典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此後,英嘉還擔任過多個國際職務,主持過世界審計組織審計準則委員會,還曾是歐洲組織最高審計機構的理事會主席。無論在瑞典本國還是在歐盟,英嘉在反腐敗和健全財務監督制度方面都享有盛名。令英嘉聲名大噪的一場戰役是:九十年代中期,在審查歐盟委員會的管理不善和任人唯親時,英嘉等人的問責報告導致了該委員會辭職。
以這樣輝煌的職業履歷,懷著與前輩哈馬紹同樣的忠誠、理想與使命感,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嘉於二○○五年四月去聯合國任職,負責內部督察。當時聯合國還是來自非洲的安南任秘書長。一年半之後,來自韓國的潘基文接任秘書長之職。據英嘉說,這個韓國人一上台,就解僱了大批前任秘書長安南僱用的管理人員,任用自己人。英嘉本人因是聯合國大會任命的副秘書長,潘基文無權解僱她,得以留任下來。在聯合國做了五年的監察工作,接受採訪的同事們一致承認說:英嘉工作勤奮、嚴謹、敬業,幾乎完美無瑕。
但堅持公開透明工作原則的英嘉卻遇到了大麻煩。她按照成功的歐洲經驗,在聯合國從事內部監督事務。在該書中,英嘉指責潘基文試圖削弱她的辦公室行使監督任務的獨立性,指潘基文利用自己的權威搞「黑箱操作」,並阻止英嘉行使聘請高級職員的職權。英嘉記敘了這個國際組織「腐爛的過程」,指潘基文要對他手下的部門財務混亂、缺乏透明度負責,因為潘基文不願制訂「問責制」,使「資深員工可以逍遙法外」,也使聯合國的事業運作不靈。

喜歡紅地毯的「機會先生」
潘基文是第二位來自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在他之前,有來自緬甸的吳丹擔任過十年秘書長。吳丹在聯合國工作期間,創建了各種機構,成功地斡旋國際衝突制止戰爭,因此在國際舞台上深受愛戴。
英嘉清楚地記得潘基文初上任的一個場面。那一次,潘基文從亞洲某個危機地區回到紐約,向高級顧問們講述自己的旅行經歷。令資深職員們感到吃驚的是,潘基文閉口不談那個地區發生的危機和後續行動,而是大談當地的兒童如何向他獻花,邀請他的晚餐和酒會如何,媒體又怎樣報道他的行蹤。英嘉評論說,同事們為此深感挫敗,因為這個韓國人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危機,他更熱衷於旅行世界各國獲取榮耀,喜歡踏上如歡迎國家元首般的紅地毯。

獲連任聯合國高位
為什麼潘基文能夠擔任聯合國高位?我們先看一則維基解密網站披露的機密電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日本等國於二○○七年說服聯合國停止使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措辭。」這則消息裡面有兩個看點。第一,潘基文上任才幾個月,就在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問題上,無視「中華民國」的主權,輕率表態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第二,在美國等民主國家表示不滿並要求聯合國更正時,潘基文又趕緊承認自己的言論「太過火了」,並承諾將不再使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措辭。
潘基文之所以在針對台灣的不當表態後又立即更正,原因很簡單,中國和美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他的秘書長位置就是那些大國給的。
英嘉在報告中對潘基文指責:他完全無視原則,對超級大國低三下四。正是這種「風吹兩邊倒」性格,使潘基文在英嘉等人的揭露抨擊下,仍然於二○一一年獲得連任。中國官方的新聞宣稱:「潘基文任期內坎坷艱辛,連任關鍵在於中國等國的支持。」
這樣一心保高位的人,完全不是瑞典、瑞士和挪威等民主小國所期待的聯合國領導人。英嘉和同事們不禁懷念前任秘書長安南。安南在任時至少敢於質疑美國的伊拉克戰爭。面對重重國際危機,很有魄力的安南常常展開公開討論,和同事們一起處理難題。
在早期的聯合國秘書長中曾出現過一些非常高尚的偉大人物,例如前面提到的瑞典人哈馬紹。哈馬紹在五、六十年代尖銳的國際衝突中不畏強權,堅持聯合國的獨立性,導致蘇聯的赫魯曉夫公開逼他下台。一九五六年,哈馬紹建立第一支聯合國維和部隊,提出了著名的中立維和三原則。秘魯人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在任秘書長時期,曾為促進國際諒解和共同安全作出巨大貢獻,使聯合國獲得一九八八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使聯合國失去存在的意義
從潘基文不顧勸阻登上天安門城樓為中共專制者長臉的事件,人們看到一個非常悲哀的現實:當今聯合國喪失了原有的獨立性和道德權威。七十年前成立聯合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國際安全與和平、民主與人權、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而現在,成為專制好友、大國傀儡的潘基文,已經把人權和政治自由等宗旨丟到爪哇國去了。《華盛頓郵報》曾透露:「潘基文上任僅一年,就提拔了六十六名韓國人到聯合國總部任職。」
在英嘉看來,潘基文的錯誤不僅僅是忽視聯合國內部的監督管理,更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即潘基文在大國面前妥協的表現,違背了聯合國成立的初衷。目前聯合國有一百九十二個成員國,需要有一個超越國界的組織去解決危機,但現在這個組織已經不起作用了。一些本應是由聯合國負責的問題,因為領導人無能,而轉移到其他區域組織去了,例如G20(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二十國集團自己召集會議商量如何解決經濟危機。為此,擇善固執的英嘉堅稱:作為聯合國的負責人,潘基文是一個災難,他正在摧毀整個聯合國,使聯合國失去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勇敢的英嘉並不是第一個揭露潘基文的人。早在英嘉出書之前,挪威常駐聯合國代表莫娜‧尤爾(Mona Juul)於二○○九年撰寫了一份機密備忘錄,該備忘錄稱潘基文「懦弱」、「沒有魅力」、「缺乏決斷力」、「沒有奉獻精神」,「總而言之,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人」。尤爾還提到世界各地發生的危機,如緬甸、斯里蘭卡、剛果民主共和國、達爾富爾、索馬里、巴基斯坦和津巴布韋,她說潘基文沒有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她沒有看到潘基文捍衛人權或支持裁軍。

大國需要弱勢聯合國領導人
為了這本書的出版,英嘉和記者尼克拉斯採訪了很多人,其中不少是聯合國的職員和外交官。一些至今仍然在聯合國任職的人士大都只能匿名提供資料(他們從外地搬家前來紐約工作,孩子大都進了私立學校),但有不少已卸任的前職員公開署名作證,最敢說話的是歷任瑞典外交官,此外還有一些美國議員。
儘管英嘉五十頁的尖銳批評引起多方關注,國際輿論都認為英嘉的批評值得認真對待,但潘基文只是讓人在紐約總部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聲稱最近針對他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聯合國發言人宣稱:「我們知道,這本書已經出版了,我們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經處理了這些問題。我們沒有進一步的評論。」他們拒絕回應英嘉一書的指控是否確實的具體問題。
事實上,這本書材料翔實、有理有據,潘基文根本無法回答。他知道只要討好了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無論這些誠實的歐洲小國人怎麼說,他都不必太擔心,因為他正是那些大國所需要的弱勢領導人。
英嘉和她的同仁針對的並不是潘基文個人,而是在捍衛聯合國的原則與宗旨。令大家認識到,世界需要有一個超越國界的組織,能以道義的權威形象來領導國際社會,去幫助那些飽受戰爭蹂躪或遭受自然災難的國家和人民。聯合國必須有一位獨立、高尚而有能力的領導人,而這個領導人應該是通過公開透明的招聘程序選出來的。

來源轉自:
【2015年10月號 爭鳴總456期】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