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顯示具有 謀殺罪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謀殺罪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美國首例 濫開止痛藥致3人死 華裔女醫謀殺罪成



■曾秀穎前日被判謀殺罪成;圖為她於2012年3月出庭提審。
美國首次有醫生因濫開處方藥被判謀殺。在加州洛杉磯執業的台灣移民女醫生曾秀穎,向沒需要的病人處方「數量多得瘋狂」的受管制藥物,三年間令多人死亡,前日被判三項二級謀殺罪成立,面臨終身監禁。
卧底警稱有藥癮仍可獲藥物
在美國,控告醫生謀殺非常少見,曾秀穎是加州首個因處方藥而被控謀殺的醫生。本案是全國醫療界焦點,有意見認為此例一開,或影響醫生處方強力止痛藥給有需要的病人例如癌症病人時有疑慮。
而檢方指曾秀穎開處方藥的手法危險,包括沒有跟進服用處方藥的病人情況、甚至當卧底警員訛稱有藥癮,她仍向警員處方受管制藥物;而她開出的處方藥,包括止痛藥Oxycodone、鎮靜劑Xanax等,含有令人上癮的麻醉和毒品成份,導致2007至2010年間3名21歲、25歲及29歲男子死亡。
「她給病人開出病人已上癮的藥物,猶如把他們推落深淵。」副檢察官尼德曼說。「她為何這樣做?原因有500萬個。」他指曾秀穎在上述三年間收入達500萬美元(3,900萬港元)。
辯方律師指曾秀穎因勞累和信任病人而闖出大禍,而儘管州醫務委員會裁定她違反一些規則,但不意味她有刑事行為,「她沒有謀殺人」。
其實曾秀穎在短短三年間有至少九名病人喪生,亦有人試過在她診所內服藥過量而需急救,但出於各種因素(例如部份人有看其他醫生),檢方只控告她三項謀殺罪。

■案中21歲死者羅韋羅的母親(中)對判決感欣慰。美聯社
死者母︰盼更多黑醫受制裁
案中21歲死者羅韋羅的母親阿普麗爾,對正義終於得到伸張感欣慰。「我希望本案會成為先例,令更多黑醫受到制裁。」她指不該光是怪責濫藥的人,因他們已失自制力,反而醫生清楚藥物禍害,「有責任拒絕」求藥的人。
曾秀穎母親則為女兒辯解,揮拳痛哭說:「我女兒熱愛救人,相信病人,一心只想幫他們。她是無辜的。」辯方律師則指,在庭上木然的曾秀穎對裁決很震驚,準備上訴。法庭將在下月14日判罰,曾秀穎或要終身監禁。

美國《洛杉磯時報》/美聯社
豪宅區開診所 3年賺3,900萬

■警方曾派卧底到曾秀穎的診所求藥。
45歲骨科醫生曾秀穎,中學時期由台灣舉家移居美國,苦讀下取得密歇根州州立大學醫學學士學位,並於1997年執業。2007年與同為醫生的丈夫杜金章在洛杉磯羅蘭崗(Rowland Heights)開設診所,當地是中國、台灣及韓國移民聚居的豪宅區。
檢控官:行醫只為斂財
曾秀穎的辯護律師指,夫婦二人白手起家,平日十分勤奮,朝九晚九每周工作七天,亦甚少外遊。有報道指,由於曾秀穎處方強力止痛藥十分「鬆手」,不少病人「慕名」而至,令她的診所開業不足3年已賺到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不過她被捕後名下資產不能動用,家人又無力籌措300萬美元(2,340萬港元)保釋金,因此她自2012年被捕後一直收押獄中。
曾秀穎的母親表示,她兩名外孫三年未見過媽媽,也不知媽媽被捕,「只知道她去國外進修」。她又指女兒無罪,是個濟世為懷的醫生,十分相信病人。但檢控官反指曾秀穎不顧病人,偶爾會把病人稱為「癮君子」,行醫只為斂財。

路透社/美國《洛杉磯時報》/世界新聞網
大學生開P取200粒藥

■曾秀穎在所屬診所外被警員押上警車。
當年21歲的羅韋羅長得帥又有運動細胞,即將從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畢業,大好人生在眼前。豈料這個父母口中未曾濫藥、吸毒的年輕人,會因為「看醫生」而喪命。
2009年末,羅韋羅跟同學慶祝學期結束,驅車580公里往洛杉磯:目的地不是海灘或夜店,而是曾秀穎診所,輕易取得200多顆強力止痛藥和其他處方藥。九天後,血液中混雜着酒精和處方藥的他離開了。母親看到藥瓶驚訝又悲憤地說:「他交遊廣濶,充滿朝氣,不是邊青。」
埃莉莎則為六年前小叔奧格爾的離世而悲傷。家人都知道奧格爾有藥癮,但無論大家怎勸他都無用,他甚至振振有辭:「是醫生處方的!」
埃莉莎去過曾秀穎的診所,震驚地發現候診室裏坐滿年輕人「都是呆呆的,像服了許多藥或吸了甚麼」。最後一次見奧格爾,埃莉莎記得他一動,身上藥瓶內藥丸就咯咯響。幾天後,25歲奧格爾孤獨地死在車上。

美國《華盛頓郵報》
涉案藥物易令人上癮

■止痛藥Oxycodone可令人上癮。
曾秀穎開出的處方藥:可待因酮(Oxycodone)、美沙酮(Methadone)、贊安諾(Xanax)與安定(Valium)在港均有註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藥劑師形容,「這些都是容易令病人出現濫藥及上癮問題的」危險藥物,須醫生處方、藥劑師監管才能售賣,並要登記買方的姓名、住處等個人資料。
港須實名登記才可賣
其中可待因酮與美沙酮屬鴉片類藥物,公營醫院醫生通常只會向中度至嚴重痛症長期患者開藥,「且只能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等一線藥物無效時,才會處方。由小劑量開始,監察病人服食情況,服用時間不能太長,亦要講解確保病人清楚藥性」。 本港醫生一般比較小心選用這些藥物,「但樹大有枯枝,間中會聽到私家醫生為了商業考量,濫開這類藥物給青少年,我們稱之為『丸仔醫生』,但只屬少數」。
《蘋果》記者

來源轉自:
【2015年11月01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