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顯示具有 醫療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療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指甲易斷裂 可能健康亮紅燈!


觀察指甲便可知道人體中肝與膽的健康情況,肝藏血足了,就能使各臟腑功能活動處於平衡協調的狀態。(Fotolia)
【記者李熙/綜合報導】
健康指甲應該是光澤有彈性,如果你的指甲經常出現斷裂、脫離、凸起或凹陷,都可能是身體發出了警訊,代表身體潛藏某種疾病。
中醫認為,「肝主筋,其華在爪。」筋是指筋膜、肌腱等連結關節與肌肉的組織,爪則是手指甲與腳趾甲。肝主筋,表示肝臟的血液主宰肢體關節。肝血充足才能養筋生爪,因而指甲的榮枯、柔韌堅脆,也顯示心臟輸送血液的功能是否強盛。
從指甲的形狀、顏色、表面變化,都能透露出你的健康狀況。當然,指甲異常有許多情況,不同的情況反映體內不同潛在病變。如有乾癬病徵的患者,甲面容易變形凹凸不平,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指甲特別容易變軟斷裂。
中醫師表示,以下這些指甲變化,說明你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或存在某種健康隱患:
1. 甲容易裂開、斷裂
身體長期缺乏鈣質或血虛風燥、血液循環障礙者,都容易出現脆裂甲。
2. 甲溝有裂縫
指甲兩側甲溝有很細的裂縫,不小心碰到會引起疼痛,可能是有消化不良等疾病。
3. 指甲發生脫離
局部念珠菌或徽菌感染,可能造成部分指甲脫離。如果出現較大面積指甲脫離,則可能是末稍血行障礙或罹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腎臟病等疾病。
4. 指甲表面常有條狀突起
直條狀突起:常見於經常失眠、熬夜等族群身上,老年人生理老化也會有指甲突起現象。
橫條狀突起:較多出現在急性熱病、藥物中毒,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身上,如尿毒癥、糖尿病等。
此外,約有半數乾癬患者會出現指甲凹陷、斷裂、變色、剝離等症狀。甲溝炎、灰指甲等病症,也可能出現條狀突起。

保養指甲要先保肝
想要保養指甲,就需要保肝,所以,首先不能熬夜,熬夜晚睡會使肝血過耗。再來要幫助肝代謝解毒,減少肝臟負擔。並可吃一些滋陰的食品,如黑(白)木耳、寒天、石蓮花、珊瑚菜、秋葵等,都是有益肝臟的很好食品。

雞肉秋葵。(李賢珍/大紀元)
如此,肝血充足便能夠供應到手指末端,指甲自然有光澤、有彈性、不容易脆斷。
來源轉自:
【2016年07月18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腳莫名其妙抽筋 原來是靜脈曲張引起


很多病患因為單腳或雙腳靜脈曲張而感到困擾,但常常拖到嚴重時才會就醫。中山醫學大學皮膚科醫師林子鈞提醒嚴重靜脈曲張, 若不及早治療恐會惡化。(院方提供/中央社)
一名女患者4年前開始下午或晚上腳就常莫名其妙抽筋,到處治療都未改善,經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診斷,才發現是嚴重靜脈 曲張所造成,若未及早治療恐會惡化。
很多病患因為單腳或雙腳靜脈曲張而感到困擾,但常常拖到嚴重時才會就醫。據中央社報導,中山醫學大學皮膚科靜脈曲張門診醫 師林子鈞今天表示,靜脈曲張輕則酸腫痛抽筋,嚴重時除了會因為雙下肢循環不良造成皮膚色素反黑硬化破皮、發炎濕疹,有時候 還會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傷口感染、生命危險等。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林子鈞說,靜脈曲張的形成原因是因為雙腳靜脈的瓣膜缺損造成循環不良,有時候和遺傳及體質 有關,所以病患常常是和父母親或兄弟姐妹一起來求診。初期可能只是輕微的血管擴張,若不加以保養,隨著越來越嚴重,會造成 惡化,長期下肢浮腫疼痛難耐及潰瘍傷口在門診也常見。
最近就有一名遠道從桃園前來就診的女患者,從4年前開始常常到下午或晚上腳就莫名其妙的抽筋,到處治療但效果不好,最後向 林子鈞求診,經診斷發現腳抽筋其實是因為嚴重靜脈曲張所造成,若不及早治療恐會惡化。
林子鈞指出,幫病患安排新式的靜脈曲張免開刀注射治療,只需花10分鐘的時間,經治療後患者反應良好,才5天靜脈曲張就明顯 改善,1個月後已經不再會抽筋。
林子鈞認為,靜脈曲張注射治療法能有效改善病患的困擾,包括循環不好造成的雙下肢酸痛水腫抽筋,或因嚴重靜脈曲張造成的傷 口潰瘍不易癒合都能治療,特別是有些患者來求醫時已是浮腫脹痛,根本沒辦法開刀時,注射治療往往能幫助患者改善症狀。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4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 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惱人的掉髮問題


掉髮體質問題多。(華人健康網)
一、毛髮生理學
頭髮稀疏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但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青年人或壯年人,就是一件令人困擾的事。正常人的頭髮約有100,000根,每根毛髮都會經歷生長期、退化期、終止期三個週期,生長期約可持續二至三年,退化期毛髮則停止生長,終止期約維持三至四個月而後自然掉落。在正常的狀況下,85~95%的毛髮為生長期,1%在退化期,4~14%在終止期。每天自然掉落或在梳頭髮時掉落的頭髮約100根,若超過150根則屬異常掉髮,需要找皮膚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了。
二、異常掉髮的原因: 廣泛性掉髮
異常掉髮可分為廣泛性掉髮與局部性掉髮;廣泛性掉髮指掉髮遍布整個頭皮,其原因如下:
(1) 重大事故:當人們遭遇重大事故(如:生產、重病、心靈巨創......),會使許多頭髮同時由生長期或退化期提早進入終止期,而在二至三個月後出現大量之掉髮,這種掉髮又稱為終止期掉髮(Teloger efflurium)。這種掉髮通常都會自己痊癒。
(2) 內分泌異常: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副甲狀腺機能低下、腺垂腺機能低下......均可引起掉髮。
(3) 藥物:某些抗癌藥物、抗凝血藥物、避孕藥會引起掉髮,另外,若服用過量之維生素A也會引起掉髮。
(4) 嚴重的慢性疾病。
(5) 營養不良。

三、異常掉髮的原因: 局部性掉髮
第二大類的掉髮為局部性掉髮,其原因如下:
(1) 圓形禿:患者常在理髮時才突然發現一至多處大小不等的圓形區域頭髮完全掉了,這些區域不癢不痛,也沒有明顯的皮膚異常,因此俗稱為“鬼剃頭”。大部分的患者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情緒或壓力有關。但有部分患者合併有甲狀腺機能異常或尋常性白斑等疾病,因此免疫機能在此病可能有著某種程度的影響,大部分的患者在一段時間後都可復原,但某些患者復原的情況則不甚理想。
(2) 雄性禿:與男性賀爾蒙有關,大多有家族遺傳,但確實的遺傳型式仍未知。特徵是由顳部及頂部的頭髮先變稀疏,原本的頭髮漸被柔毛取代,繼而掉落。至目前為止仍找不到有效的方法預防,有部分的人局部塗抹生髮水(如:miroxidil lotions)延緩頭髮之掉落及促進新髮長出,但需持續塗抹才有效,有的人則只能求助於頭髮移植或假髮了。
(3) 拔毛癖:某些小孩或青少年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拯扯自己的頭髮,可能與適應上或情緒上的障礙有關。特徵是頭髮長短不一,並不會見到完全禿髮的區域。
(4) 牽引性禿髮:某些女孩喜歡綁很緊的馬尾或髮髻長時間的牽引力量可導致頭髮的斷裂、掉落,甚至可引起毛囊發炎。
(5) 皮膚疾病:嚴重的頭癬、細菌性感染、乾癬、紅斑性狼瘡、扁平苔蘚,都會引起掉髮,嚴重者更會引起瘢痕,造成永久性脫髮。此外,第二期的梅毒也會造成頭髮掉落。

四、結論
綜合以上所述,掉髮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有些只是暫時的,會自己復原,有些則需要找出潛在的原因加以治療才能康復,也有些掉落即使經過治療,效果也不盡理想。頭髮雖然都已是死掉的細胞,掉髮也無損於身體健康,但擁有一頭鳥黑亮麗的秀髮仍是人人所欽羨的,更何況它也是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當您的頭髮有任何問題出現時,別忘了找皮膚專科醫師幫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賴建仲

來源轉自:
【2016年06月01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抽絲剝繭 談抗氧化物的功效


(123RF)

(大紀元製圖)
文/黃中洋博士
本專欄上回(2016年12月9日)簡介了氧的雙刃,說明氧既是人體生存的必需者,也是危害者。氧的「黑暗面」來自於它的氧化性,尤其在人體內容易轉變成反應力強的氧自由基,引發氧的毒性。
為了對抗氧的傷害,人體會自食物中吸收具抗氧化的營養素,或自體內生成抗氧化的酶,去清除過多的氧化物,維持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避免失衡產生「氧化壓力」。甚至當氧化壓力造成損傷時,也有修補或移除的機制,以維護人體的健康。可惜地,儘管有這麼完備的保護機制,氧對人體造成的損傷仍是一個靠氧生存的人體所逃避不了的後果。
多年來科學研究已證實氧化壓力與人體多種疾病有關,例如癌症、動脈硬化、心臟病、發炎性的疾病、老化相關的老人痴呆、巴金森氏症、以及光源氧化壓力所引起的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等。這些疾病可經由多種環境、藥物或食物來源的促氧化物(pro-oxidants)所促成,或是使其惡化。相對地,有些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可以有效地增強人體抵禦氧化的能力。
遺憾地,有些抗氧化物補充劑的臨床研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些甚至產生負面的結果,有一個β-胡蘿蔔素(一種抗氧化物)的試驗指出,它反而增加抽菸者的肺癌罹患率。相反地,有些試驗卻證明β-胡蘿蔔素的好處,例如一個在美國進行18年的稱為「醫師的健康研究」發現,服用β-胡蘿蔔素可降低智力的減退。另抗氧化物維生素E在預防心臟病的試驗雖未見到顯著的效果,然卻有以色列的試驗發現,它對降低二型糖尿病病人的冠心病方面,效果極為顯著。在預防癌症方面因研究的時間不夠長未有定論,但現已有的一些試驗結果顯示是正面的。一個結合維生素C、E、葉黃素及鋅的抗氧化補充劑對預防老化引起的眼睛的黃斑部病變,臨床上證實有良好的保護效果。這些研究讓我們知道,正確地使用抗氧化物才能得到好的功效。

抗氧化物質 減少心肌梗塞發生率

(123RF提供)
文/陳志明博士
日前網路巨擘宣布和美國心臟學會攜手合作,將斥資5千萬美元來進行心臟疾病的研究。入冬以來,因氣溫劇烈變化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案例也相對增加,其中,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特別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一個不小心,就造成憾事!透過研究發現,丹參當中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減緩血栓形成,進而降低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發生機率。
心臟梗塞和腦中風其實都是起因於血管堵塞所引發的急性傷害,要發生血管堵塞的必要因子就必須要有血栓形成,經過我十幾年來從幾百項可食用的材料中的研究發現,從丹參中提煉出的某一種叫做MLB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明顯的消弭血栓形成。在經過漫長反覆的實驗證明及人體臨床測試過之後,用丹參和葛根及紅景天所萃取出的特殊配方,除了可以明顯的改善血栓發生,同時更可以強化心臟,使血液流暢不堵塞,萬一真遇到不幸的事發生之際也可以減少達接近50%的損傷!
撇除商業上的研究機密不談,我真心期望所有的長者都能常補充丹參的有效配方,使心臟梗塞及腦中風能夠因此大量的減少發生,讓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經歷過的家庭悲劇不再重演!

來源轉自:
【2017年01月06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24歲華裔女研發超級細菌剋星 能治療癌


4歲華裔女博士藍舒潔研發出殺死超級細菌的新方法。圖為一名醫學人員在研究超級細菌。(JORGE DIRKX/AFP/Getty Images)
澳大利亞24歲的華裔女博士藍舒潔,終於研發出可以殺死超級細菌的合成肽,可用於治療癌症,被譽為讓人類治療史邁入後抗生素時代的可喜一步。
目前在墨爾本大學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藍舒潔(Shu Lam)9月13日在《自然-微生物學》學術期刊,發表她和研究團隊經過近3年半時間研發取得的最新突破——一種能殺死超級細菌(Superbug),也能用於治療癌症的新方法。
濫用抗生素導致的細菌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超級細菌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之一。據今年5月份英國抗藥性研究組織「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的報告,如果人類不採取行動,預計到2050年時,將會有10億人口死於超級細菌感染,相當於每三秒中就會有1人死亡。
此外,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經禁止廠家在家用肥皂和洗手液中添加抗菌劑,擔心它們會讓某些細菌的耐藥性增強。因為數月前,研究人員也宣布在美國出現了首例「無法被任何已知抗生素治癒」的超級細菌感染病例。
來自馬來西亞的藍舒潔在導師格雷格·喬(Greg Qiao)的指導和研究團隊的協助下,開發出一種由一系列的蛋白質分子聚合而成的星狀肽聚合物(Peptide Polymers),這種肽聚合物能夠「撕破」超級細菌的細胞壁,從而達到殺死它們的目的,但在殺死超級細菌的同時卻不會對健康細胞造成任何危害。
目前藍舒潔和她的研究團隊將這種肽聚合物命名為SNAPPs:結構納米工程抗菌肽聚合物。雖然名字很難記,但威力不容小覷。超級細菌對這種肽聚合物無法產生任何的免疫力,也就是說,無論超級細菌繁殖多少代,也不會產生類似抵擋抗生素一樣的抗藥性。 此前也曾有科學家嘗試過使用抗菌肽,但發現當它們殺死超級細菌的同時,對寄主的正常細胞也產生毒性。
這次藍舒潔研究團隊設計出來的星形肽合成物,有16或32支直徑約10納米的手臂,比起先前其他研究團隊合成的肽鏈結構大得多。 喬教授表示,藍舒潔設計的星形蛋白質聚合物與其它抗微生物肽相比就好像是大象與小老鼠的區別,這意味著不容易對超級細菌周圍的健康細胞產生危害。
目前藍舒潔已經將這一肽聚合物應用於六種超級細菌的體外測試(Vitro),結果發現,這種肽聚合物在殺死超級細菌的同時,卻沒有對體外測試環境中的紅細胞造成損害。
此外,她們也在老鼠體內對一種超級細菌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這種超級細菌也被殺死,而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這種超級細菌產生抵抗」。
不過,這項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喬教授表示,未來將會檢測其他類型的超級細菌對肽聚合物的抵抗性,以及驗證最佳的組合和肽結構對超級細菌的殺傷力。而且在用於人類臨床治療前,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活體測試和毒性測試,以確保人類的安全。
喬教授估計,至少還需要5年的時間才會進行首次人體試驗,然後才會進行相應的商業化生產和應用。

24歲華裔女博士藍舒潔研發出殺死超級細菌的新方法。(ABC澳洲新聞網頁截圖)
避免每3秒就1人死亡?研發出殺死超級細菌新方法

24歲華裔女博士日起按發表一項新研究,使用星形合成肽對抗超級細菌並取得了初步成效。圖為一位科學家正在研究超級細菌(AFP/Getty Images)
【記者鄒雲/綜合報導】
24歲華裔女博士藍舒潔(Shu Lam)在經過近3年半時間的大量研究之後,近日在《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劃時代的創新研究成果 —— 她研發出一種可以殺死超級細菌(Superbugs)的合成肽,被譽為是將進入後抗生素時代的可喜一步。
據澳洲多家媒體報導,目前在墨爾本大學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藍舒潔,在9月13日在《自然-微生物學》學術期刊發表,她和研究團隊的最新突破——一種能殺死超級細菌也能用於治療癌症的新方法。
濫用抗生素導致的細菌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超級細菌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之一。據今年5月份英國抗藥性研究組織「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的報告指,若不採取行動,預計到2050年時,將會有10億人口死於超級細菌感染,相當於每3秒中就會有1人死亡。
此外,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經禁止廠家,在家用肥皂和洗手液中添加抗菌劑,擔心它們會讓某些細菌的耐藥性增強。因為數月前,研究人員也宣布在美國出現了,首例「無法被任何已知抗生素治癒」的超級細菌感染病例。
來自馬來西亞的藍舒潔在導師格雷格.喬(Greg Qiao)的指導和研究團隊的協助下,開發出一種由一系列的蛋白質分子聚合而成的星狀肽聚合物(Peptide Polymers),這種肽聚合物能夠「撕破」超級細菌的細胞壁,從而達到殺死它們的目的,但在殺死超級細菌的同時卻不會對健康細胞造成任何危害。
目前藍舒潔和她的研究團隊,將這種肽聚合物命名為SNAPPs:結構納米工程抗菌肽聚合物。
雖然名字很難記,但威力不容小覷。超級細菌對這種肽聚合物無法產生任何的免疫力,也就是說,無論超級細菌繁殖多少代,也不會產生類似抵擋抗生素一樣的抗藥性。
此前也曾有科學家嘗試過使用抗菌肽,但發現當它們殺死超級細菌的同時,對寄生的正常細胞也產生毒性。
這次藍舒潔研究團隊設計出來的星形肽合成物,有16或32支直徑約10納米的手臂,比起先前其他研究團隊合成的肽鏈結構大得多。 喬教授表示,藍舒潔設計的星形蛋白質聚合物與其它抗微生物肽相比,就好像是大象與小老鼠的區別,這意味著不容易對超級細菌周圍的健康細胞產生危害。
目前藍舒潔已經將這一肽聚合物應用於六種超級細菌的體外測試(Vitro),結果發現,這種肽聚合物在殺死超級細菌的同時,卻沒有對體外測試環境中的紅細胞造成損害。
此外,她們也在老鼠體內對一種超級細菌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這種超級細菌也被殺死,而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這種超級細菌產生抵抗」。
不過,這項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喬教授表示,未來將會檢測其他類型的超級細菌對肽聚合物的抵抗性,以及驗證最佳的組合和肽結構對超級細菌的殺傷力。而且在用於人類臨床治療前,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活體測試和毒性測試,以確保人類的安全。
喬教授估計,至少還需要5年的時間才會進行首次人體試驗,然後才會進行相應的商業化生產和應用。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8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英國四歲女童抗癌三年腫瘤不翼而飛


一名四歲英國女童身上至少長了12個惡性腫瘤,在醫生宣布只能活幾星期後,她接受化療四個月毫無起色,但在八個月後所有腫瘤突然全部消失,連醫務人員都吃驚不已。(英國地方博客)
【記者韓婕/編譯】
一名四歲英國女童身上至少長了12個惡性腫瘤,在醫生宣布只能活幾星期後,她接受化療四個月毫無起色,但在八個月後所有腫瘤突然全部消失,連醫務人員都吃驚不已。
英國普雷斯頓(Preston)的女嬰皮帕(Pippa Cole)在一歲大時(2013年7月),首次被發現腦中長了一個惡性腫瘤,在之後的三年間她腦內長了七個腫瘤,脊椎上還有一串腫瘤,醫生束手無策,並告訴其家人她只能活幾個星期。

女幼童腫瘤頻發
皮帕的腦瘤被發現是她連續九天嘔吐,父母送她到醫院,才發現腦中長瘤。
在皮帕第一次被診出腦瘤時(18個月),醫生告訴其家人,她有46%的機會活到五歲。她在切除腦瘤和一年的化療後,2014年8月,醫生宣告皮帕康復,體內沒有腫瘤了。
但2015年1月,皮帕做例行檢查時,體內又發現一個小腫瘤,被切除後48小時,醫院掃瞄其腦部,發現在切除的地方又長出另一個腦瘤。於是2015年2月,皮帕又入院切除了第三個腫瘤。悲劇的是院方48小時後掃瞄,又發現腦部有三個腫瘤,而脊椎則有一群腫瘤。
2015年12月,在皮帕腦部腫瘤旁又發現一個5公分的新腫瘤,好在其它腫瘤保持穩定。皮帕做了第四次腦瘤切除手術。醫生同時透露皮帕身患絶症,她只能活幾個星期,若做化療則可以活幾個月。

母親放棄工作 全職照顧皮帕

2015年開始,皮帕身上的腫瘤惡化並蔓延。(皮帕早前臉書)
科爾太太原為小學教師,為了全職照顧女兒,她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女兒「餘生」。她表示,當聽到女兒只有幾個星期的生命時,她的心碎了,這是她聽到的最壞的消息。女兒的腫瘤每天都不斷增長,家人為了讓她多活幾個月,決定讓她繼續化療。
2016年2月到5月,皮帕開始了密集的化療療程,但掃瞄顯示腫瘤維持原樣,都沒有變小。
在2016年8月,醫院宣告皮帕的腫瘤全部消失,她不再受癌症威脅。
有專家認為,最初皮帕的腫瘤化療沒有效果是化療的延遲反應,但是他們無法解釋為甚麼所有的腫瘤突然間全部消失無蹤。

勇敢快樂的皮帕戰勝癌症

皮帕從一歲多起,就與惡性腦瘤對抗,雖然遭受病魔摧殘,仍不改她快樂天性。(科爾家人)
化療是非常痛苦的,有些大人在做化療前都會全身發抖,皮帕的母親說,皮帕為了爭取生存,非常勇敢又堅強地一次次面對逆境,她總是面帶笑容,並儘可能的享受生命,小小的她總是能鼓舞任何遇到的人。
家人為了讓她快樂,35歲的母親和37歲的父親特別舉辦婚禮,好讓她可以當花童,去年帶她去法國迪士尼樂園,今年去迪士尼世界。皮帕看到米老鼠和卡通人物非常開心,家人則儘可能的留下她快樂的身影,作為未來的念想。

皮帕非常喜迪士尼的米老鼠和卡通人物,家人儘量滿足她的願望。(皮帕早前臉書)
科爾太太說,每一天早上醒來看到她還活著感覺就像是另一個祝福,雖然家人都以為這是她一生中最後的幾個月,但我們需要用一生的回憶來填補它。
醫生認為皮帕能活下來是一個奇蹟,家人至今仍難以置信,母親很高興皮帕還可以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入學讀書,雖然她的脊椎因化療未來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此刻一家人都盡情享受每一分鐘的快樂時光,無需再擔憂皮帕的來日無多。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認識肺癌


肺癌(123RF)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肺癌,是指肺組織細胞長出來的癌症;肺癌放任不治療,癌細胞會轉移到鄰近組織與身體其他部位。肺部原發性癌症大部分是上皮細胞惡性腫瘤(carcinoma),而上皮細胞惡性腫瘤又可分為小細胞肺部上皮惡性腫瘤(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SCLC))與非小細胞肺部上皮惡性腫瘤(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肺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咳血、體重下降、呼吸喘急、胸痛等等。
大部分的肺癌,高達85%,是因為抽菸引起的。有10~15%的肺癌發生是從來沒有吸過菸的,這些沒吸菸但罹患肺癌的,可能是因為基因的關係、氡氣暴露、吸入石綿、二手菸,與其他的一些空氣汙染問題。
肺癌有時可由肺部X光或是電腦斷層看出來,但是最終的確診還是需要組織穿刺,經由病理證實,才可斷定是肺癌。
肺癌的預防一定要遠離危險因子,包括戒菸與遠離空氣汙染。治療結果與長遠的預後還需要看癌細胞的型態、罹癌的期數與病患的身體狀況等。大部分的肺癌都醫不好,一般的醫療辦法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非小細胞肺部上皮惡性腫瘤有時可經由手術治癒,而小細胞肺部上皮惡性腫瘤通常對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反應良好,但是腫瘤生長速度非常的快,死亡率更高。
據2012年的統計,全世界有180萬人罹患肺癌,而有160萬人因肺癌死亡,死亡率高,這也造成肺癌成為男性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女性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僅次於乳癌。肺癌最常診斷年齡是70歲。在先進國家,診斷出肺癌後,五年存活率達17.4%,開發中國家就比較低。

肺癌徵兆與症狀
呼吸系統方面的症狀可能有咳嗽、咳血、呼吸喘鳴、吸不上氣等,其他如消瘦、無力、發燒、杵狀指等。癌腫壓迫還可能造成胸痛、骨頭痛、上腔靜脈阻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
肺癌出現的症狀,如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疲倦等都沒有特異性,且當這些非特異症狀出現時,癌症已經遠端轉移了。有些徵兆的出現,通常隱示著癌細胞的遠端轉移,如體重下降、骨頭疼痛與一些神經症狀,如頭痛、昏厥、抽搐、四肢無力等。肺癌遠端轉移通常會到大腦、骨頭、腎上腺、對側肺葉、肝臟、心包膜、腎臟等等。有10%的肺癌病患在確診出罹癌時,完全沒有任何症狀,而這些癌症的發現通常在胸部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

肺癌起因
肺癌的起因與抽菸有重大相關。癌症的起因通常是因為細胞DNA受損並發生改變,導致細胞正常功能受影響,如細胞複製、細胞凋亡與DNA修復都會發生變異。這種變異積累越多,癌症出現比率就不斷增加。
香菸製造的煙至少有73種已知化學致癌物質,如苯並芘、亞硝胺、1,3-丁二烯和釙的放射性同位素釙-210。90%的男性肺癌死亡與70%的女性肺癌死亡與吸菸有關。85%的肺癌發生都與吸菸有關。
吸大麻與吸菸一樣,含有很多致癌物,而且比抽菸更容易致癌。

來源轉自:
【2016年09月19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它像臭雞蛋的味道 卻是治療糖尿病的新希望


近日,英國一項研究首次證實久坐導致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高。(圖 :photos.com)
【記者韓婕/編譯】
到溫泉地區泡溫泉或到火山活動的地區遊玩會聞到一股硫磺或類似雞蛋腐爛的臭味,這是硫化氫(Hydrogen sulphide)的味道。硫化氫是劇毒性易燃氣體,但微量的硫化氫卻可能修復糖尿病患者血管內損傷的細胞,以免因循環不佳危及心臟功能。據專家表示,有高達80%的糖尿病人死於心臟病。
埃克塞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利用老鼠進行試驗,在老鼠血管的內皮細胞內注射了微量的硫化氫藥物(俗稱AP123)後,發現幾乎每一個內皮細胞都能產生其生存所需的能量。
早前的研究發現,當身體某個部位生病或受傷時,該部位的所有細胞會被自由基這種有害分子攻擊從而引發炎症,阻礙了線粒體(mitochondria)的正常運作。身體的防衛機制使得細胞會自動釋放少量的硫化氫來抑制炎症。
糖尿病患者因胰臟製造的胰島素不足或功能不良,無法使葡萄糖充分進入細胞利用。由於血管長久暴露於高血糖水平,干擾了細胞產生足夠的硫化氫。研究人員認為,若能將藥物注射到血管壁中,令其緩慢地釋放出硫化氫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則能緩解此種病症。現在,科學家們正研發能讓藥物安全地進入心臟周圍血管的方式。
(編者按,胰島素可幫助肌肉和組織燃燒血液中的糖,作為燃料來源。沒有足夠的胰島素,血液中高水平的葡萄糖會干擾內皮細胞的正常運作,內平細胞的作用是保持血管壁的光滑和彈性)。
英格蘭公共衛生中心最近警告,英國糖尿病患者已達創紀錄的380萬人,意即大約每九人就有一人患此症。絕大多數患者為II型糖尿病,由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所引發。不論I型或II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血管受損的風險。若能注射一次性的釋放臭氣體藥物,可以降低這種風險,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血管併發症。

臭氣體的其它功效
帶領研究的懷特曼教授(Matthew Whiteman)說,幾乎人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會產生微量的硫化氫。
該研究團隊在2014年也發表過報告,注射硫化氫也可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老鼠身上的試驗表明,可顯著減少關節的腫脹和炎症損傷。
而其他的研究表明,注射硫化氫也可以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因為它可幫助血管擴張,緩解血液壓力,促進血液流通。
目前,AP123已經在老鼠上實驗。研究人員希望未來幾年能進行人體試驗。
關於硫化氫:硫化氫((Hydrogen sulphide)通常情況下是一種無色有臭雞蛋味的劇毒性易燃氣體。對人黏膜有著強烈的刺激性,損害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還有損害心臟等器官。硫化氫存在於自然界中,也存於多種工業生產過程中。
硫化氫雖然是一種劇毒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但也是人體氨基酸新陳代謝的廢物。醫學研究發現人體自身所產生的硫化氫,可以調節心血管活動,有預防心臟病、中風、老年痴呆、糖尿病、抗炎的作用,若細胞欠缺硫化氫的保護,細胞的功能便會衰敗死亡。可是這種保護作用是如何產生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還未能確實了解。

來源轉自:
【2016年11月1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

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肚子裡悄悄長石頭!無症狀的膽結石


膽結石主要是膽汁內的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以及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Fotolia)
文/記者李郁玫
根據臨床統計顯示,現今膽結石的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而且有70~80%的民眾被發現有膽結石之前是毫無任何症狀。對於這個在肚子裡悄悄長出來的石頭,有什麼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方法呢?
膽結石形成的機轉與發生率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膽結石形成的機轉主要是膽汁內的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以及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膽結石發生率約10~25%,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且每年增加1%發生率,到80歲時的發生率約達到60%。發生率的提高與飲食西化、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和運動量減少有關,臨床上也發現低發生率的族群,有增加的趨勢,而且膽結石的成分也由原先色素性結石轉為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膽結石的症狀
王志堂說,女性發生膽結石的機率多於男性,保持無症狀的時間愈久,則愈不會發生併發症;在這些患者的一生當中,約有10~20%會發生症狀,90%以上的初始症狀是出現膽痛。典型膽痛的症狀為突發性心窩或右上腹部嚴重持續性疼痛,經常輻射痛到肩胛骨中間或右肩胛骨、肩膀,疼痛時間會持續15分鐘至數小時,之後會突然間或慢慢緩解;有時會伴隨噁心、嘔吐,經常發生在吃完大餐或油膩食物之後,也常發生在半夜,讓人痛到醒過來。

膽結石的高危險因素與治療方式
王志堂提出,導致膽結石的高危險因素包括女性、懷孕、賀爾蒙治療、年紀大、種族、基因、肥胖、三酸甘油脂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快速減肥、攝取高熱量食物、缺乏運動、肝硬化、糖尿病等。目前有症狀的膽結石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大部分無任何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建議採取觀察和追蹤,但對於出現膽結石超過3公分、已瓷化的膽囊、合併有膽息肉大於1公分,以及某些易發生膽囊癌的族群,則建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
王志堂補充說,有膽息肉的患者多數均小於1公分,極少數併發膽結石,且大多屬於良性。對於有膽息肉的患者,處理原則以超音波追蹤觀察為主,但是要注意是否有潛在的癌變,因為膽息肉仍有約3~8%的惡化機率。若是膽息肉為1~2公分,而且是單一扁平狀,表面呈現不規則,息肉邊緣膽壁增厚,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或是追蹤時發現息肉成長速度很快者,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是較佳的治療方式。
王志堂提醒,要預防膽結石與膽息肉的發生,首先要保持理想體重,肥胖者要進行減肥,減少攝取高熱量食物,平時保持規律且適度的運動,生活作息要正常,多補充水果、蔬菜與含有不飽和脂肪的堅果類。若發現有膽結石與膽息肉的問題時,一定要盡快找專科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及早治療相關致病因子,以避免癌化的發生。

來源轉自:
【2016年11月15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共產黨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