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公布的「最強大品牌」名單和互聯網名牌(Interbrand)的「全球最佳品牌」名單中,未見中國企業入榜,蘋果和谷歌則分佔「全球最佳品牌」的前二名。(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中國企業還沒有進入福布斯的「最強大品牌」名單和互聯網名牌(Interbrand)的「全球最佳品牌」名單。(取自Interbrand網站)
世界頂級品牌當中,中國企業的身影在哪裏?哪裏也沒有。
《福布斯》10月2日報導說,中國可能在實現跨越式增長並且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企業還沒有進入福布斯的「最強大品牌」名單和互聯網名牌(Interbrand)的「全球最佳品牌」名單。
這兩個名單都充斥著美國企業比如蘋果、谷歌、可口可樂和麥當勞。幾個歐洲的、日本的和韓國的公司也包括在這個名單之內。但是就是沒有中國的。
熊彼特創業精神
《福布斯》報導說,答案是中國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有助於品牌發展的資源:熊彼特(Schumpeterian)創業精神。
這指的是創造性的摧毀老產品和行業;發展全新的讓消費者生活不一樣的產品(比如iPhone),同時培養新行業的增長。
熊彼特創業精神是一個特殊的和獨特的資源。它不能從市場購買和獲得。它也不能從一個開明的政府官僚那裏徵收。它必須是從一個釋放個人的想像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的環境當中培養和培育,通過探索新的企業概念和想法,同時建立財富和繁榮。創業精神必須充滿自由主義思想並浸潤著一種尊重和獎勵發明者、企業家和開拓者的文化。
顯然,這樣一個環境在中國不存在。中國的循規蹈矩和有時候敵視創業精神的態度跟重商主義的歐洲截然不同,後者充滿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浸潤著弗朗西斯•培根的想法—最終被美國革命採納和傳播的想法。
中共不尊重商業和企業家
《福布斯》報導說,如果說中國社會在前共產主義時代就不太尊重商業和企業家,它在整個共產主義時代則是完全沒有尊重—特別是在文革時期,當時企業家被視為吸乾工人階級血汗的資產階級。
但是即使在共產主義撤退和經濟自由化的過去三十年,創業精神的概念仍然跟西方社會甚至是一些亞洲國家不同。企業家不是被視為尋求市場租金的開拓者和冒險者,而是被視為英雄,吃苦耐勞的社會領袖,作為他們同事和社會的榜樣。
但是問題是,工人英雄主義並不會培養像蘋果、微軟和谷歌這樣的創新企業,而是培養如富士康這樣的19世紀大規模製造商,它們只是為創新者生產產品。
中共體制不遵循市場需求
《福布斯》報導說,工人英雄主義在過去行不通,而創業英雄主義現在也行不通。不是因為中國人沒有能力或知識來追求創新,也不是因為居心不良的共產黨領導人和政府官僚;而是,它可以被追溯到中共體制的性質,它不能遵循和趕上新技術和全球市場的需求。
儘管存在後自由化時代的改革,中國企業普遍缺乏信息、自由和開放創新產品所需要的激勵,因為政府直接或間接控制著它們。
在這個體制框架下,創業開始於市場的供應方,而不是需求方和消費者,就像在市場經濟下通常的情況那樣。
這樣一個方式從中共規劃者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他們指揮著巨大的資源並且急於尋找一些將產生短期增長的快速的用途。
但是從快速運動的全球市場角度來看它是不合理的,在這裡是消費者而不是中央規劃者處於經濟宇宙的中心。
公平的說,不是所有美國公司理解和運用這種思維方式。有一些科技公司,從柯達到惠普到黑莓,都從一個消費者驅動的企業家精神退化為供給驅動的企業家精神,結果給股東們帶來可怕的後果。就像一個讀者說的,「我觀察到,黑莓擁有一個酷似中共政權的剛性結構和精神的文化和態度。也許這是為甚麼黑莓也無法開發出像iPhone這樣的東西的原因?」
一些中國企業比如小米、YY公司、百度、聯想、小天鵝、海爾集團和熊貓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在它們加入「全球最佳品牌」名單之前,它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