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經濟停滯20年 專家:卡在「代工思維」


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鄭力軒表示,「代工思維」當年的偉大,如今卻尾大不掉,原因是世界不停流轉,產業卻停止前進。圖為台灣代工廠一景。(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蕭軒 /台北報導】
市場預期2016年亞太地區經濟成長走緩,台灣去年出口已連11黑,連帶影響商業服務業表現,中國大陸經濟亦開始出現衰退跡象,台灣產業紛紛以「創新」、「升級」為變革方向,以求因應日趨激烈的生存競爭。政治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鄭力軒表示,一般提到「創新」,多數傾向「找出新的事情做」,但是還有另一種創新,即是嘗試「用新的方法做事情」、「用新的形態生活」。
新方法解決舊問題
台灣經濟被形容停滯10年,然而真實的情況恐怕更糟。鄭力軒以台灣養殖業為例,30年前,台灣曾是僅次於丹麥的世界第二大豬肉出口國,然而近年丹麥養豬業者到台灣,發現台灣的養豬技術落後丹麥30年,「我們的養豬技術30年沒有變過,但是大家仍覺得台灣豬最好、我們是養豬王國,實際上台灣養殖業停滯了30、40年。」
另一個例子是高雄氣爆。「我的朋友20年前從化工系畢業,當時他的認知是,台灣化工業落後學校所學10年。」鄭力軒遺憾表示,氣爆意外發生後,朋友告訴他,整個化工廠的管理和產品跟20年前畢業時沒什麼兩樣,遑論危機處理能力。
鄭力軒指出,不只化工業和養殖業,台灣許多傳統產業都停滯了好幾十年。有些傳統產業因歷史或其他因素保留,現在不一定做得出新產品,但如何改善汙染、公安、整套行業升級則是當務之急。鄭力軒強調,這樣的方向創新具有效益,也就是「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進而使產業升級。

「代工思維」偉大變成尾大不掉
若從社會學角度看創新在產業的重要性,產業的「社會特質」則是另一項重點,產業是否能反映社會變遷牽涉產業文化,產業文化也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事,必須從社群去規劃。
在初始階段,產業很容易就掌握新時代脈動,久而久之,當既定的工作方式取代摸索,就容易走入僵化的作業模式,逐漸喪失對環境的反饋機制。
例如被詬病的「代工思維」,在1980~90年代曾是全世界一項偉大的創新,使垂直分工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但是當年的偉大,如今卻尾大不掉,原因是世界不停流轉,產業卻停止前進。
「代工思維」還有另一個附帶缺點,企業會流失「思考需求」的能力。由於前端廠商已經做好市調、分析需求、擬訂行銷策略等事務,代工廠商只要在談妥價格、交期和品質等的條件下,把工作完成,就算成功,根本不用思考。
「台灣有非常多優秀的工程師,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好用』的APP,這就是素質或回應生活需求的能力,需要改變。」鄭力軒說,以前台灣做很多運動相關的用品,現在騎腳踏車成為全民運動就是很好的風氣,把產業拉回社會生活,從生活中反饋需求給產業,產業研發更好的產品再回過頭來刺激生活。
掌握時代脈動與生活變遷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社群開始,型塑一種創新文化,將改善生活、回應生活需求當作重要的事。他強調,有的也不一定要以營利為目的,這一塊台灣產業很缺,應該重新思考台灣的需求。

來源轉自:
【 2016年03月01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