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文革外延的香港「六七暴動」


香港當年的六七暴動(攝影札記)







六七暴動

暴動期間,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員殉職在內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員在內的802人受傷,1,936人被檢控。事件中共涉及1,167個炸彈。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政府報告指,六七暴動是由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而由左派發動的。(Getty Image)
今年八月十三日,有幸出席財團法人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在台北主辦的「思沙龍」活動中「中國焦點」的有關香港議題。之所以說「「六七暴動」紀錄片先睹為快。
雖然這部片子還在「徵求意見」過程,但是我已經要為這位導演的責任感拍手叫好。第一,今年是文革五十週年,明年則是六七暴動五十週年,同樣受到文革禍害的香港,難道沒有一個對文革應該持有的立場嗎?第二,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轉移後,一直有一股要為六七暴動「平反」的逆流在暗中躁動,雖然中共早對文革,包括香港的六七暴動持否定觀點,然而隨著主要當事人的凋零,過去的檔案被逐漸消失而將被「平反」所取代。趕在這個關鍵時候為後人留下一個真實的歷史記錄,是時代的付託。
一九七六年我移居香港時,離開六七暴動不到十年,社會上還瀰漫反共氛圍,以及對參與暴動的「左仔」的蔑視,但是還沒有與之有關的「史書」。到二○○○年,媒體人出身的張家偉出版了《香港六七暴動內情》,是首部全面記述六七暴動經過的專著。隨著英國檔案的逐漸解封,二○○九年張家偉出版英文專著,並在二○一二年再出版《六七暴動 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另外,也是媒體人出身的江關生在二○一二年出版的《中共在香港》上下兩冊跨世紀的浩瀚巨著,雖然六七暴動部分比重較小,也佔了八十五頁,從宏觀角度,對事件進行更全面深刻的分析。
我沒有研究六七暴動,只是作為在香港居住過二十一年的香港人,也想了解暴動的真相,尤其我初到香港時,曾經在北角新都城大廈住過幾年。北角是香港的左派特區,六七暴動的指揮部在新都城對面的僑冠大廈,新都城則有「戰地醫院」。這部記錄片濃縮了這段歷史,又增添一些資訊,將有關鏡頭更加感性的呈現在大家面前,這是香港本土歷史不容歪曲與抹殺的重要一部分。

暴力慘烈與文革難脫關係
六七暴動開始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左派放置的炸彈潮則開始於七月,到十二月結束。整個運動蔓延一年左右。死亡五十一人,受傷八百三十二人,拘捕四千四百九十八人,定罪二千零七十七人。此外,真炸彈一千五百二十五枚,假炸彈四千九百一十七枚,真爆炸二百五十三次。死亡人數中,警、軍、消防十二名,其他死亡三十九人中,被警方槍殺十七人,其他是被炸死、燒死等等,可見暴力的慘烈。而運動在北京的最大迴響是八月二十二日發生的紅衛兵對英國代辦處的打砸搶與火燒。
六七暴動是誰主導的?亦即誰該負主要責任?開始僅僅是新蒲崗人造花廠的工潮,因為政治黑手的插入而成為「反英抗暴」的政治運動。這個黑手僅僅是來自港澳工委,還是北京?
一般認為當時的新華社社長(港澳工委書記)梁威林要負主要責任,因為他怕被調回國內當走資派批鬥,所以把普通的工人抗爭事件加以擴大為「反英抗暴」的愛國運動,在與英國人發生嚴重衝突的情況下,北京自然不可能把他調回去向英國人示弱。目前西藏、新疆,乃至香港中聯辦負責人都是採用這種手法而得以在當地稱王稱霸。文革期間各級當權派,從劉少奇、鄧小平開始,也是拋出大量黑材料,讓紅衛兵去整那些「反動學術權威」與有歷史問題的人,保住自己不被揪鬥。
此外,一九六六年澳門的「一二‧三」事件,澳門奪權成功也為「反英抗暴」注入好大喜功的動力,希望以此「收復」香港,他們就是民族英雄了。
然而如果沒有中央的支持,暴動會這樣大規模嗎?尤其在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釀成國際事件以後。黨報的社論、評論就是代表中央的立場;港深邊界的武裝衝突,甚至越境擄人,難道沒有中央默許?

停止進軍香港卻難以落幕
《消失的檔案》紀錄片裡採訪到的獨家資料是上述兩位作者所沒有的,就是訪問早期擔任過香港《文匯報》社長、暴動期間在北京周恩來手下負責與香港聯絡的「群眾鬥爭組」吳荻舟的女兒吳輝,在她老爸遺下的日誌中記錄了當年六月底報告周恩來阻止一批武器(八千把大刀與海巡槍)運送給香港的暴動人士。那時騷亂剛起,還沒有出現炸彈潮,可是左派已有準備大殺一場的「深謀遠慮」。那絕非「官逼民反」,而是「武裝暴動」。
雖然還有許多報道說周恩來如何反對六七暴動,但是為何暴動大半年時間,死了幾十個人才鳴金收兵?難道僅僅是林彪或「四人幫」嗎?有資料顯示,炸彈潮初期周恩來七次勸說毛澤東放棄進軍香港的計劃,但是顯然毛澤東並不同意就此偃旗息鼓。
六七暴動最後落幕的原因,根據江關生的分析應該是與經濟問題有關。一九六八年上半年,中國商品在港澳的佔有率退居第二位,被日本超越,到一九八二年才再奪回第一的位置。當時香港佔有中國外匯收入的三分之一,外貿的嚴重萎縮,導致外匯收入嚴重下降。中共是唯物主義者,安能讓抗英鬥爭繼續下去?於是才得以恢復對香港的「長期利用」方針。
此外,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召開九大,事先製造珍寶島事件與蘇聯發生武裝衝突,才可以團結對敵。這時中蘇矛盾成為主要矛盾,中英矛盾自然就消失,「反英抗暴」才在黨報上消音。
雖然暴動違背民意,英國人還是啟動改革,讓香港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經濟起飛,東方之珠更加閃亮。
隨著文革結束,北京不但否定文革,也否定六七暴動。然而因為六七暴動涉及英國「帝國主義」,不能讓英國人得意而「大滅自己的威風」,因此對外講法還是含蓄,只在內部講。例如左派人士說,主管港澳工作的廖承志曾經說:「一九六七年在香港發生的所謂『反英抗暴』鬥爭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做法,企圖迫使中央出兵收回香港,是與中央的方針不符合的,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九七前的港澳辦主任魯平也表示「反英抗暴」主要由新華社分社負責,文革後對他們「撥亂反正」,原有的主要負責人都調回去了。

政局左轉暴動辯論難免
然而畢竟沒有公開批判六七暴動,因此九七後相關人士蠢蠢欲動企圖「翻案」。英國人公開的檔案老老實實攤出當年他們鎮壓時也有一些不符合法治的過火做法。但是採訪六四暴動的參與人,當年參與鎮壓的「白皮豬」與「黃皮狗」自然噤聲,然而參與暴動的人士,除了幾個高層人士有反思以外,其他多紛紛表示他們是自發的愛國行為,是「官逼民反」。在中共的隊伍中,可以「自發」而不服從黨領導的行為嗎?例如燒死反共名嘴林彬,《大公報》承認是「地下突擊隊鋤奸」,但是至今沒有交出兇手。
而首任特首董建華給當年的「鬥委會」主任楊光頒發勳章,去年楊光病逝,追悼會上冠蓋雲集,特首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親自弔唁為楊光評功擺好。因此,一些當年比較年輕的參與者,正在發動一場為六七暴動平反的運動。其中一位已經經商致富的左仔,甚至還鼓動這些人去英國申訴要求翻案。
隨著這部紀錄片的出爐,以及香港政局急劇左轉,到明年六七暴動五十週年之時,香港社會可能就此開展一場激辯。香港年輕人應該重溫這段歷史來決定自己的走向。

來源轉自:
【2016年10月號 動向 總374期林保華】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所有評論非本站立場,有疑似影射幸勿對號入座。)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