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人大常委尹中卿在接受陸媒專訪中承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可能已經超過30萬億人民幣。(大紀元資料室)
陸媒日前報導,中共人大常委尹中卿在接受陸媒專訪中承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可能已經超過30萬億人民幣,成為威脅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據外媒報導,目前中國總債務水平與GDP之比達到251%,顯示中國債務在短期內增長迅速,這幾乎是金融風暴的前奏。而大陸經濟學界和海外關注中國經濟的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和地方債將是引爆中國金融危機的風險點。
地方債規模或超30萬億
陸媒《中國經濟週刊》8月18日報導,2014年8月初,中共人大常委尹中卿接受陸媒專訪時表示,2011年3~5月、2013年8~9月,審計署曾經兩次進行地方債的審計。2011年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大陸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地方債餘額10.72萬億元;2013年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地方債餘額17.89萬億元,
尹中卿表示,審計署這兩次審計只是對地方債摸了一下底,並非掌握了地方債的「實數」。還有許多地方存在比較隱蔽的債務,無法全部審計清楚。地方債的實際規模可能比審計數據多一倍左右,實際規模很可能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
地方債急劇膨脹
尹中卿表示,地方債從1997年至今,幾乎每年都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長。其中1998年債務餘額比上年增長接近50%,2009年比上年增長超過60%。特別是2008 年第四季度以來,在國際金融風暴大環境下,為了經濟的「穩增長」,各地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而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舉債。在當時四萬億元的刺激政策下,流動性充裕為地方政府舉債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地方債規模在最近幾年迅速擴大、急劇膨脹。
地方債成為威脅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因素
尹中卿認為,中國社會目前對於地方債務問題和債務風險知之甚少,知之尚淺。地方債問題是長期體制性因素和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其風險已經成為威脅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中國債務增長迅速 或為金融風暴的前奏
英國《金融時報》7月22日報導,根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一項新的估計,中國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在6月底達到251%,遠高於2008年底的147%,顯示短期內中國債務增加非常迅速。
英媒報導稱,根據其它經濟體的經驗,短期債務的快速增加幾乎是金融風暴的前奏。
報導稱,目前,中國經濟整體增長率不斷放緩,債務依賴卻不斷增加,導致眾多行業產能過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共當局四萬億投資,刺激了經濟增長,然而,代價昂貴,中國經濟再也難以擺脫對信貸的依賴。
地方債或是引爆中國經濟危機的風險點
陸媒《華爾街見聞》7月22日報導,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轉冷,中共當局採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債務比例也水漲船高。今年上半年,該比例大幅攀升17個百分點,接近去年全年的約20個百分點。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總體信貸增長繼續超出經濟中增加值的增長,這是不可持續的。」
大陸經濟學界和海外關注中國經濟的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是引爆中國金融危機的風險點。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