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習近平訪英:專制向民主發起的最後挑戰


習近平(左)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右)。
習近平訪問美、英對比鮮明
最近,習近平分別對美國和英國進行了正式訪問。習在兩國的訪問待遇形成了鮮明對比。在美國,習的訪問被同時到訪的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和突然辭職的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的新聞搶去風頭,並沒有引起普通美國人多少注意,訪問的經濟和政治效果也不甚突出。尤其是在習近平離開美國不久,美國便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派出軍艦到中國聲言具有主權的南海海域巡弋。這說明習近平和奧巴馬並沒有能夠在重大雙邊和國際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僅僅相隔數周,習近平對英國的訪問得到了英國官方的精心安排,古典的大不列顛皇家禮儀更是為宣傳習近平訪問的中文媒體提供了色彩絢麗的鏡頭素材。尤其令中方滿意的是,英國政府在阻止中國不同政見人士抗議習近平的活動中態度空前強硬,不僅逮捕了街頭抗議人士,而且還查抄了被捕者的居所。英國這個老牌帝國曾經在一百多年前給中國的封建朝廷帶去巨大恥辱,現在它正在竭盡全力地向全世界大國中僅存的專制制度的領袖獻出最卑微的笑臉。
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卡梅倫共同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涵蓋了兩國經濟、文化、外交關係等多個方面,同時也涉及環境及動物保護等許多議題。但是,自由世界一向看重的人權問題卻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絕大部分的英國政客在所有的公開場合也都非常「技巧地」避開了有可能使訪問者難堪的話題。不僅如此,卡梅倫甚至在多個場合以諂媚的眼神和肉麻的肢體語言表明他和他的保守黨政府已經向習近平所代表的專制勢力俯首稱臣。
習近平在英國受到的盛大歡迎被普遍看作是中國對西方外交的一個勝利。首先,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國,它對待習近平一行態度與美國如此不同,這似乎表明中國在離間分化西方最核心的同盟關係方面取得進展;其次,英國是歐洲的核心國家之一,它先是率先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現在又為了商業利益淡化人權等議題,這種在涉及自由民主陣營基本價值的重大問題上向中國作出讓步的做法將對德、法等西方民主陣容的核心國家產生不小的影響。

英謀求重返輝煌的「黃金時代」
明眼人一看便知,卡梅倫和英國政府的讓步是中國政府用在英投資和其他商業利益的承諾換來的。習近平的訪問給身處經濟困境的英國帶去了四百億英鎊的投資協議,同時也承諾在金融服務、教育文化等方面進一步向英國開放中國的市場。這些目前還僅僅停留在承諾階段的協議使得急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國際市場的英國人感到興奮不已。他們似乎真的相信,通過拉近關係,能夠為日漸衰落的英國經濟開啟了一個重返輝煌的「黃金時代」。
英國是現代議會民主政體的發源地,如今為了數百億英鎊的商業利益盛裝迎接世界上最具有壓制性的政治體制的領袖人物。這種現象既是中國專制政府蓄意經營的結果,更是民主國家政治領袖們目光短淺的表現。毫無疑問,自由民主陣營的道德理念、政治制度和運行模式等在與專制制度的競爭中曾經長期佔據優勢,但是在人類進入新世紀以來,它們卻遭遇到空前的挑戰。這種挑戰有內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原因。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使人們對市場經濟的一些制度安排產生懷疑;多年之後,西方經濟仍然無法完全走出那場危機的陰影,這更使得人們對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效率低下感到沮喪。與此同時,實行專制制度的中國通過利用低成本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做法,在經濟上快速崛起。習近平上台之後,更是一改鄧小平韜光養晦的舊策,憑藉國家對資源的控制,在國內和國外同時對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採取了全面攻勢。
習近平為代表的專制力量向民主發起的進攻,在西方國家內部找到了最好的同盟軍:那就是西方的資本利益集團。中國巨大的勞動力人口加入全球化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以廉價的勞動成本將西方的資本吸引到中國,在資本相對充裕的發達國家,資本的收益率當然會低於在資本短缺的中國。資本向中國的流動將中國產品帶入西方的市場,也為資本利益集團本身帶來了豐厚的收益。這種現象正是在過去三十年裡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習近平挑戰世界自由民主陣營
著名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一個半世紀前提出的比較優勢學說已經描述了自由貿易將給世界帶來的福利。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瑞典經濟學家俄林和赫克歇爾進一步預測,發達國家的資本和不發達國家的勞工將是貿易自由化的受益者。但是他們的理論將政治制度完全抽象掉了,他們所設想的是同一政治制度下國家之間進行自由貿易的結局,而沒有想到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之間自由貿易的結果將會與此十分不同。
民主的發達國家和專制的不發達國家之間進行自由貿易和自由資本流動的結果是:

一、發達國家的資本會流動到發展中國家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二、發展中國家將會通過提供廉價的勞動獲取經濟發展;
三、但是由於政權的壓迫性質,發展中國家參與自由貿易所得的利益大多數被集權的政府截留,成為政治精英和壓制性政權的利益;
四、這樣的制度安排將能使他們有更多的資源在國內進行鎮壓和在國際上進行擴張;
五、民主國家內的資本集團為了自己的近期利益,一定會幫助集權國家的政府去影響本國的政治運作。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政府近期在國際上展開攻勢、英國等西方國家的資本集團與中國集權政府進行全力配合都是預料之中的。但是,民主與專制的博弈不是一次性的博弈,而是多次博弈的過程,民主國家的政治家和各種社會力量一定會吸取教訓,調整政策,堵住被極權制度利用的各種漏洞。最近,美國參與主導的《跨太平洋合作協議》提出了在經濟合作中必須遵守的政治、社會權利等要求,中國政府則一直不敢對此進行承諾,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民主制度是一種動態的均衡制度,它所面對的各種弊病是對人類政治智慧的挑戰,需要人類通過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方式去集思廣益,去尋求解決的方案。而以中國為代表的專制制度,則不是一種均衡狀態,它需要政治精英和國家權力不斷地通過輿論欺騙和武力鎮壓的手段來維持,而且欺騙和鎮壓的成本越來越高。這個制度可以取勝於一時,但是絕不可能取勝於永遠。習近平發起的對世界自由民主陣營的挑戰是一次最後的挑戰,但絕對不是一次能夠取得最終勝利的挑戰。它只不過是專制力量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的回光返照而已。

來源轉自:
【2015年11月號 動向總363期 胡少江】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