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民主派勢頭可以樂觀


香港親民主派議員在香港梁振英發言前舉黃傘。
否決政改方案的關鍵四票,給廣大的民主支持者上了重要的一課。僅僅四票,親共派自信必可撬去的四票,是何等的重要!民主派的選民們,應在未來的選舉中積極投票,為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裏取得過半數議席,打一場勝仗。
筆者在上篇講述對中共中央及中聯辦地下黨動向的個人看法。本篇打算就泛民主派的情況作一些論述,謹供參考。
雨傘運動中最令我深惡痛絕的聲音就是:「拆大台」「你不代表我」。這是反民主的噪音,卻在一段時間內主宰了大局。面對這樣的挑戰,當時的學聯領袖們模棱兩可,無所適從,無法自主掌握運動。而站在前線的知識人亦謙謙君子,束手無策,沒有從理論上嚴詞批判其反民主的性質,讓這些錯誤的言論不斷囂張擴散,消弭抗爭的意志,令我覺得非常痛心。
知識人在運動的關鍵時刻所表現出來的無助,與八九民運知識人的軟弱一樣,使我覺得非常遺撼。一個追求民主的運動竟讓反民主聲音得到人們的認同,以致未能組成一個「大台」來領導群眾,這是不是一個大笑話,是不是對不起二十多萬冒險站出來佔領的群眾?那時,我是相當失望的。

民主不等於不要組織,不要領袖
楊天帥有一篇文章:「任何反大台者都是奪權者」。筆者毫不懷疑有一些反大台的佔領者的確有奪權的野心,但只是少數。文章講述作者的朋友是一個反對任何大台,拒絶領頭羊的無政府主義者。為了這個理想他掀起一場打倒領頭羊的反大台運動,行動得到熱烈響應後卻被支持者推舉成為另一領頭羊,使他成為自己要打倒的目標。
他大惑不解,檢討一下,最後不得不承認自己必需接受大台的存在,應思考的是如何制衡它的權力。這位朋友其實只愛自由,不愛民主。一部份參加雨傘運動的反大台人和他一樣,實質是不要組織,不要領袖,不受別人帶領,只要個人自由,不要民主,不懂民主的真義,不懂自由與民主的關係的極端個人主義者。
「拆大台」言論為甚麼是反民主的?網上有一篇「甚麼是民主?」的文章說得好:「民主制度定能滿足全人類對自由和自治的渴望。公民享有個人自由的權利也要同其他公民一起分擔責任,共同建設一個繼續秉承自由和自治的價值觀。健全的民主社會並非只是人們為實現自己的個人目標的場所,而是要參加公開辯論,選出對自己負責的代表,同意在公眾生活中需要忍耐和妥協。自由意味着承擔責任,不應有不負責任的自由。民主是關於自由的一整套觀念和原則,簡言之,民主是自由的制度化。」
「民主國家的公民應接受這樣的信念:民主就是交流,即談論共同的問題,為共同命運作出安排,通過公開交換思想和意見,真理最終會戰勝虛妄,加深對別人價值的瞭解,進一步明確界定妥協的範圍,並開闢前進的道路。」
「民主是一個過程,也是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一種方式,民主需要全體公民合作,妥協和容忍。民主只不過是一套處理衝突的規則,而衝突必須在特定的限度內解決,以達成妥協。如果每個群體把民主作為只爭取他們的要求的工具,那麼,社會就可能分裂。民主社會需要公民承認衝突之不可避免以及容忍之必需。民主是一個尋求真理的機制,透過互相作用:衝突、辯論(談判,溝通)、妥協和共識等過程,民主社會便可作出影響人民福利的決定。」
總之,民主社會的公民走出來關心社會,參與運動是第一步,然後是成立組織推舉領袖,在運動中實踐民主機制,民主程序,以民主信念推動運動前進。嚴格來說,雨傘運動能夠動員群眾走出來爭取真普選是播下種子,卻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是半截子民運。

湯家驊的第三條路是對牛彈琴
香港是否有第三條路?湯家驊脫離公民黨,辭任立法會議員職務,邀請一批朋友組成與中共修補裂痕,改善關係的「民主思路」,尋找解決香港政治困境的第三條路。有評論人對我說:「湯家驊很自信,他可能認為如果得到中共的信任,比如讓他做特首,他的溝通之路定必成功。現在中共不信任他是因為他與民主派扭在一起,所以他要與民主派割蓆讓中共放心」。回想一下湯家驊在公民黨成立之初曾提出要成為執政黨,這樣的評論就不算得毫無根據了。
筆者比較明白的是:關於第三條路,西方學者和台灣政界都曾提出過。湯家驊的第三條路用的是西方民主理論:衝突、溝通、妥協而達致共識這一套民主進程來對付中共,希望用民主理念來說服它。他不知道這一套民主理論只能在民主國家,民主社會,面對的雙方都願意遵守民主原則的情況下才能有效。我們現在面對的卻是骨子裏仇恨民主的中共,他們的強硬絶不是因為我們的抗爭而是其本質,只有形勢變化才能促成它的政策的改變。湯家驊來這民主的一套不啻是對牛彈琴,試問如何奏效?
筆者認為面對中共沒有第三條路,如果硬要說有的話,這其實是「統戰與被統戰」之路。我不知道湯家驊是否承認中共有「統一戰線」這回事。在本人拙著文章「破解中共的統一戰線」中,引述毛澤東的歸結:「統一戰線的原則有兩個,第一是團結,第二是批評,教育和改做。——為了改造,先要團結。」筆者在文中指出,中共與統戰對象交朋友,投其所好,關心困難,給予利益,邀請委任,高級別上賓款待等等都是團結的手法。團結你,溝通你,邀請你,是要改造你,收降你。
湯家驊的第三條路是改變自己,自動獻身等中共來統戰之路,這條路過去已經有許多人走過,比如「匯點」的朋友們,卻是受騙者。筆者並不反對有勇氣,有硬骨頭者走進中共的統戰磁力場,試試被統戰的滋味。如果你頭腦清醒,堅持原則,能夠全身完好而退像陳健民那樣,是非常可喜的。可惜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是萬箭穿身受傷而回,甚至墮入出賣靈魂的不之歸路。請鄭重作出抉擇。

遍地抗爭反倒退,區區動員爭議席
在民運的新階段中,筆者首先希望泛民主派(不包括「右翼民粹團體及政黨」,這是陳婉瑩提出的最準確名稱)各方負責人經過溝通達成共識,組成一個大台(即聯盟或聯會),推舉領導機構和領袖,領導全港運動,完成下半截子雨傘運動。
至於運動的方向,筆者建議:「遍地抗爭反倒退,區區動員爭議席」。未來兩年應以選舉為主軸,區議會立法會和補選。街頭抗爭和議會抗爭應互相結合,連環使用,大型遊行示威佔領靜坐的鬥爭手段,應以選舉為主題,配合各民主黨派的選舉工程。不要為遊行而遊行,因着傳統日期要遊行然後挖空心思想個漫無邊際的主題出來,這是一種浪費。
現在各行各業如十二專業團體,「公民實踐培育基金」等等均已出現有組織的抗爭隊伍,以後只要哪裏有入侵,哪裏就有反抗,在反抗過程中壯大隊伍。
相信否決政改方案的關鍵四票,給廣大的民主支持者上了重要的一課。僅僅四票,親共派自信必可撬去的四票,是何等重要呀!民主派的選民們,應在未來的選舉中積極投票,為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裏取得過半數議席,打一場勝仗。
建設公民社會非常重要,它是打敗蛇齋餅糭的重要策略,它是街頭抗爭和議會抗爭的基石和泉源,沒有健全的公民社會,不會有蓬勃的民主運動。社區組織的行動亦應結合選舉這個主題,讓全港民主運動有一個有機的結合。看到許多覺醒了的市民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組織,進入社區深耕細作,如「社區公民約章運動」,「社區文創計劃」等,我是萬分欣喜,相信香港是充滿希望的。
綜觀政改方案被否決後的形勢,地下黨還在內鬥之中,梁振英上京與民建聯上京原來仍是一場惡鬥,親共派氣燄盡失。民主派的勢頭是樂觀的,只要團結一致,艱苦深入,定能打一場勝仗。

來源轉自:
【2015年07月號 作者: 梁慕嫻】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