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知識分子集體失聲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失敗──一年調水量只達標百分之二十三




勞民傷財南水北調工程已然完全失敗組圖。
毛澤東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一句戲言,引出了南水北調工程。二○○二年十月十日,藉北京取得二○○八年奧運會的舉辦權,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決策時既沒有工程可行性報告,也沒有工程環境影響報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後進展一直不順利,沒有在預計的二○○八年向奧運會供水。直到二○一四年十月底才開始從湖北的丹江口水庫向北方調水。一年前中央電視台和其他喉舌開足馬力來宣傳:這個只有社會主義制度下集中力量才能完成的偉大工程。但是到二○一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成調水一年之際,北京卻是靜悄悄。
調水量只達標百分之二十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分兩期實施,到二○一四年完成的第一期工程,設計年調水量九十五億立方米,其中河南省三十七點七億立方米(40%),河北省三十四點七億立方米(36%),北京市十二點四億立方米(13%),天津市十點二億立方米(11%);第二期工程調水量增加至一百三十億立方米。
工程開始運行後,生活在美國的學者馬可安博士即撰文指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第一期工程每年調水近一百億立方米,是設計者按照理論上的最優條件計算,而違背了工程設計中要考慮到一切最壞情況、並採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基本設計原則。馬可安博士預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每年調水量只有目標的三分之一。
馬可安博士的文章發表之後,引起不少網民的關注。南水北調中線技術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並沒有正面回應文章提出的問題,而只是指責馬可安博士為「外行的瞎咋呼」。一些人則只是熱衷於追查馬可安博士的身份和學歷,而不是去研究工程本身存在的問題。
那麼調水一年,南水北調中線一共調了多少水呢?一共調了二十一點六七億立方米,是九十五億立方米的百分之二十三,還低於馬可安博士估計的三分之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量目標無法達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是一項決策在前、論證在後的工程。文化大革命後改邪歸正,以為科學民主的春天到來了。在三峽工程決策過程中,一些知識分子學問好技術高膽大直言,最後的結果是都被擋在院士的圈子之外。相反唱讚歌的許多人因參與三峽工程論證而成為院士。中央做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決策時,追名逐利的中國知識分子集體失聲,結果釀成了工程的致命經濟技術錯誤。

擠牛奶姑娘的發財夢想
從技術上來說,中線工程採用明渠輸水就是最大失誤。中線工程沒有航運的功能,應該採用地下壓力管形式,不但節約用地、減少移民,而且可以增加輸水量、保證輸水水質和運行安全。唯一缺點是看不到工程的宏偉和可能聯想到的決策者英明。採用明渠輸水,丹江口水庫到北京的約萬分之零點七的平均水力坡度只有在阻力極小和輸水中不含泥沙的理想條件下,才能達到預計的調水量。可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層層分包實施的,中間銜接差。明渠施工質量更差,表面粗糙,距離光滑表面的要求甚遠。在過去的一年中也曾嘗試直接從丹江口水庫放水進入明渠,以提高水的初始運動速度和水力坡度,但此時水中所含泥沙量增加,泥沙在明渠表面沉積,最終還是阻礙水流前進。針對冬季明渠會結冰的問題,工程師採用先增加水量在上層形成冰蓋,然後再降低水位,讓水在冰蓋下面流動的辦法加以解決。但是先增加水位就必須擋水,這就降低了水流速度;再降低水位,直接結果都是減少調水量。期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決策者告訴中國百姓,不必擔心,丹江口水庫的水終會流到北京。問題的關鍵不是水是否能流到北京,而是有多少水可以流到北京。
伊索寓言中有個擠牛奶姑娘,她頭頂一桶牛奶,想入非非,如何賣了牛奶買雞蛋,雞蛋孵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個十分詳盡的賣水計劃。水價分六段:河南省南陽段、河南省黃河南段(除南陽外)、河南省黃河北段、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相應的每立方米水價為零點一八元、零點三四元、零點五八元、零點九七元、二點一六元、二點三三元。照這個水價計算,年調水量九十五億立方米可收入約一百億元。增加到年調水量一百三十億立方米,收入更可觀。這賣水收入專項用於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維護和償還貸款等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造價一加再加,二○○二年批准的工程總投資為九百二十億元,最後花了二○一三億元(一說二千五百億元)才幹成如今的模樣。從CCTV的電視片上看,十分宏偉,但是中看不中用。第一年完成的調水量只有二十一點六七億立方米,擠牛奶姑娘頭頂那桶牛奶已經倒掉了一大半。目前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還有許多後續工程急需實施,特別是輸水幹渠西側地區的防洪措施。中國氣象局長鄭國光已經指出,氣候變化所加劇的災害將對南水北調工程造成巨大威脅。如果不在下一次大暴雨前完成防洪措施,將重現一九六三年海河洪水或一九七五年河南洪水的大災難。

重金屬鉛和砷含量嚴重超標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決策時中國知識分子集體失聲。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後,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現任副主任、大型工程生態安全領域首席研究員張全發帶領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顯示,二○○七──二○一○年丹江口水庫部分時段水質為V類水,重金屬鉛和砷超標,其中鉛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限值約二十倍。張全發說,上述結論來自二○○七──二○一○年的丹江口水庫水樣的檢測結果,論文已經發表,目前他們還在對丹江口水庫水質進行持續監測。他發現,跟之前相比,現在的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有些(地方)好點兒,有些(地方)差點兒」。
就在鉛和砷超標的二○一○年,新華社報道: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優良。如今依舊報道,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行的同時,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都為接納這每年的九十五億立方米水新建和擴建了一百多座水廠,而且這些水廠都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水處理裝置:活性炭處理裝置和薄膜處理裝置。這兩種處理裝置都是針對原水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質。如果原水水質優良,沒有重金屬等污染,安裝活性炭和薄膜處理裝置,都是沒有任何功能的擺設。德國的水廠中沒有這些最先進的水處理裝置。也許對這類「清水」的最好處理辦法就是讓它再經過土壤的過濾回到地下水中。
人們看到的是「一泓清水」,但是清水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就是工程源頭水庫丹江口水庫重金屬鉛和砷含量嚴重超標。真如博導教授張全發向《南華早報》所表示的:丹江口水庫的水能不能喝,不是一個他能夠回答的問題?!

來源轉自:
【2015年12月號 動向總364期 (德國)王維洛】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