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學棍現形】論文被撤風波 21篇涉造假 港大醫學院查4年



■涉造假被期刊撤回論文的首名作者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萬鈞,昨在辦公室拒受訪。朱永倫攝
香港大學醫學院爆發學者懷疑集體於論文造假。內地媒體發現,該院有21篇刊登於12本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圖像懷疑造假,例如同一張顯微鏡圖像用於不同實驗,被形容為「手段低劣」,當中兩篇論文已遭學術期刊撤回論文。港大醫學院表示,2011年已接獲相關投訴,內部調查仍繼續,暫未有人被處分。有醫學院教授指,事件令人質疑「係唔係真係有做研究」。
記者:陳沛冰

■盧寵茂及萬鈞2014年獲國家教育局頒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並與時任港大校長徐立之握手。
內地媒體《知識分子》稱,今年3月接獲內地學者舉報,指港大醫學院有21篇論文疑造假,主要涉及肝臟移植及肝癌等不同癌症研究,刊登於《美國移植學報》及《肝臟病學》等學術期刊。
范上達涉18論文
有關論文涉及50多位內地及本港學者,當中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本港換肝之父范上達,涉及18篇論文,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涉及8篇論文、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及該系教授萬鈞各涉及3篇論文。
被《美國移植學報》撤回的兩篇論文於2006年發表,參與研究包括范上達及盧寵茂,需負最大責任的首名作者是萬鈞。期刊執行編輯今年8月回覆《知識分子》指,論文「部份圖像是從別的來源複製過來,失去科學上的有效性,令人懷疑學術專業操守失當」。期刊曾向萬鈞了解事件,但回覆未能釋除疑慮;因圖像疑造假故本月會刊登聲明撤回論文。
《知識分子》分析其餘19篇論文,發現當中3篇論文作者已於期刊承認出錯。其中2篇卵巢癌及鼻咽癌研究的論文,分別於2000年及2002年在兩本期刊發表,兩篇論文作者有重叠。作者於2012年去信該兩本期刊,指因實驗室的細胞圖片標記錯誤,令圖片出錯,研究數據不受影響。《知識分子》諷刺「有些造假水平低劣,有些很有欺騙性」。
港大醫學院早前2011年已接獲相關投訴。港大醫學院昨表示,內部調查仍然繼續,由院長梁卓偉及其他負責教學及科研等副院長負責,完成調查後再決定跟進行動。
盧寵茂稱,該21篇論文是懷疑部份圖片有錯誤,形象相近,令人產生混亂,並非研究數據有問題。他在該3篇論文分別是第四及第六作者,對於論文引發疑問所有作者責無旁貸,不可把責任全推到內地學者。醫學院2001年的調查結論是毋須任何行動,各論文主作者已與期刊編輯聯絡解釋或改正錯誤。

■本港換肝之父范上達涉及18篇疑造假論文。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醫學院
令人質疑有否做研究
盧又指,被撤回的兩篇論文圖片有誤,因兩項研究於2003至04年在同一實驗室進行,兩研究助理已離職返回內地,無法確定圖片問題所在;萬鈞未能向期刊提供原圖像。他已再次提醒各同事確保研究質素。
本報記者昨到萬鈞辦公室,她拒絕接受訪問。潘冬平表示,未知自己涉及哪些論文疑出錯,承認對他聲譽有影響。有醫學院教授表示,圖像是解釋研究結果的方法之一,圖像出錯令人質疑是否真有做研究,或研究數據是否有問題。論文的首名作者或通訊作者固然要負最大責任,但其他作者對出錯亦有責任,「唔可以話自己無辜」。

醫學院6部門50人受牽連
香港大學醫學院被指懷疑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涉及的學者橫跨最少6個部門,包括外科學系、解剖學系、病理學系、癌症研究中心、肝病研究中心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等約50人,當中有國際權威學者,包括「換肝之父」范上達,及其徒弟、另一國際換肝權威盧寵茂。
盧萬二人曾獲科研獎
1976年港大醫科畢業的范上達,加入港大外科學系逾20年。他成立的換肝小組成員包括徒弟盧寵茂,兩人及醫護團隊多次於換肝手術上創造佳績,1994年進行首宗成人活體左肝移植,1996年進行全球首宗活體右肝移植,早年兩人共同參與不少研究論文。
2005年范曾獲中國工程院醫藥衞生工程學部院士,是內地科學家崇高榮譽。2011年他離開港大後加入養和醫院,由盧寵茂接任外科學系系主任。2014年盧率領的研究團隊,包括兩篇被撤論文的首名作者萬鈞,因發現肝臟移植手術後抗原發病復發的機理,獲國家教育局頒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早前盧當選港大校務委員會委員,因一連串言論及跌倒事件而成為「紅人」。
《知識分子》質疑有21篇論文造假,受牽連的包括已轉投私營市場的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潘是國際肝癌權威,引入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癌,並改進肝癌手術,令死亡率下降。他2011年成為外科學系最年輕講座教授。2013年進行全港首個分階段分肝切除手術治療肝癌。另一受牽連港大解剖學系系主任曹世華,致力於鼻咽癌研究,尋找鼻咽癌腫瘤抑制基因、致癌基因等。

■記者陳沛冰
論文被撤屬嚴重懲處
港大醫學院兩篇論文涉嫌造假被學術期刊《美國移植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AJT,圖)撤回,學者指論文被撤回在學術界屬嚴重懲處,顯示研究的操守備受質疑,期刊須與其「白紙黑字」劃清界線。港大醫學院過去亦曾發生研究造假而被撤論文,學者促港大盡快完成調查,以保院校聲譽。
港大血液及腫瘤科前教授、現任養和醫院副院長梁憲孫表示,被撤回學術期刊論文的嚴重性,要視乎被撤的原因,若涉及「作嘢、無中生有」屬欺騙行為,是非常嚴重,影響學者個人聲譽;但若被撤原因是涉及數據上偏差,「研究要做幾年,刊登後發現當初觀察上有問題」,則情況較輕微。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被期刊撤回論文可謂最嚴重的懲處,期刊接到投訴後會與涉事學者溝通及了解,學者可就投訴事項解釋,甚至對論文修改。若期刊最終都決定撤回論文,顯示期刊編委會不接受學者解釋,「要白紙黑字聲明撤回,劃清界線保護期刊嘅聲譽」。

應將有關論文從履歷刪除
陳指被撤回的論文形同「白做」,涉事學者亦應將有關論文從自己的履歷中刪除。他認為事件影響港大醫學院的聲譽,校方應跟進,對於港大3年前已展開調查至今尚未完成,他估計可能因事涉跨院校研究,但認為港大不應無限期拖延調查。
本港大學過去亦發生過論文造假被撤回事件,2008年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許志堅在國際學術期刊《Hepatology》發表有關治療慢性血癌新藥的研究,但被藥廠質疑部份數據,醫學院調查後有人承認虛構數據,許立刻辭職,醫學院向該期刊要求撤回論文;今年理大和中大亦有多名學者的論文因涉及重複發表而被期刊撤回。

■記者林偉聰
疑改圖剪貼細胞 編造實驗結果

■疑造假的一篇論文,其中兩幅顯示不同時期的腫瘤細胞圖片完全一樣(箭嘴示)。《知識分子》圖片
爆出香港大學醫學院多篇論文涉造假的內地網媒《知識分子》,昨日再詳細踢爆涉事學者懷疑透過重複使用圖片將同一個對照或實驗結果用於不同的研究,甚至用電腦「改圖」剪貼細胞,編造實驗結果。有醫學界學者批評,有關做法是破壞誠信的嚴重過犯,犯者將「企都冇得企」,前途盡毀。
重複使用圖片
《知識分子》的作者秦風昨再發表文章,詳細解釋被指控的論文如何在圖片中「做手腳」。第一個方法是一圖多用,文章以港大病理學系副教授李建華的4篇肝癌相關研究論文為例,指出最早一篇論文中的一個蛋白印迹轉移實驗圖片,在另外3篇論文中重複使用充當實驗結果。重用的圖片部份原封不動照搬重用;部份就取出其中一截,再刻意將其上下或左右反轉才重用。
另一篇由外科學系前助理教授楊振帆發表的肝癌研究論文,就被指兩幅屬癌病中不同階段、分別是腫瘤初發及復發的圖片完全一樣,文章「結果必有一假,甚至全都是假的」。
同一名學者於2008年的另一篇論文,就被指其中一幅顯微圖片所顯示的細胞是從另一幅圖片中複製、反轉再貼上,文章並指將圖片的對比度降低,即可以清楚見到剪貼的痕迹,實驗結果完全是揑造。
文章引述造假舉報人形容有關做法是「一樣的東西用Photoshop一加工就變成了另一樣東西,又做成了一篇高水平論文」,指實驗的結果全屬人為安排,結論毫無意義。
有醫學院教授表示,論文被學術期刊撤回顯示論文不同程度的造假,是「好大罪、企都冇得企」,前途盡毀。學者向期刊提交論文是要填寫很多資料,包括確認資料真確無誤,若被發現造假,是破壞個人誠信。
有學者甘願鋌而走險,或因為論文的成敗決定學者的前途。該醫學院教授指出,大學教授積極發表論文,因為論文是評核表現的重要指標及工作之一。
若教授能發表有影響力的論文,有助提升學術地位,獲研究基金、獲國際醫學組織認可及在大學內升職。教員如想升最高級的講座教授,需呈交3至4篇自己認為引用次數最多,及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作為評核升職其中一個因素。

■記者林偉聰

來源轉自:
【2015年10月29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