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學棍現形】教育局譴責偷錄 放生左報爆料 馬斐森暗指《文匯》洩密

★梁粉李國章揶揄陳文敏聲帶洩密,大陸學者揭一批梁粉論文造假,早前洩露你袋一大筆不能見光錢,其實689你是否聞到飯燶味?以為安插一班垃圾可控制教育界,軍警界,靠一班二打六建制保梁黨妄想就可連任搞政變?你大可死了條心罷!習近平不容你得手的!再問多你一次:你幾時死?


■馬斐森指今年初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報告外洩,令他工作變得困難。易仰民攝
香港大學校委會委員李國章發言被偷錄及外洩事件,港大教職員認為是校委會先破壞既定機制及原則,導致「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鬥洩密的惡性循環。對教育局強烈譴責洩密事件,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批評,《文匯報》率先洩露陳文敏是副校長人選,及洩露機密的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報告來攻擊陳文敏,政府卻沒有譴責。港大校長馬斐森亦暗指《文匯報》今年初洩漏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報告,令他工作變得困難。
記者:麥志榮 朱雋穎

■《文匯報》去年11月26日洩露陳文敏是副校人選消息(上圖),及今年1月26日洩露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報告(下圖)。
教育局前晚發聲明強烈譴責港大校務委員會委員李國章在閉門會議上發言被人偷錄並在傳媒公開。張達明昨在電台節目上批評,事件根本與教育局無關,現在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政府經常以匿名消息人士放消息,卻不譴責自己。當初《文匯報》亦公開很多私隱,政府又不譴責,他對政府這種做法坦言感到好憤怒。事件起因是有人破壞校委要尊重院校自主的角色引起反彈,他不希望造成「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惡性循環。今次事件性質是內部會議紀律問題,不涉刑事性質,港大不應報警。
「由我上任起就發生」
港大校長馬斐森昨出席港大活動後指出,對港大一再發生對保密原則欠尊重的情況,不可忍受,強調早在馮敬恩成為校委前已發生,「由我上任起就發生」。年初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報告早在公佈前就被傳媒公開內容,令他的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今次校委會決定報警,因希望調查是否有竊聽裝置或其他潛在不法活動,不代表預設了涉刑事成份。
港大校委會成員張祺忠在電台節目表示,當日他們討論這個議題時,所有校委都要交出手機,相信錄音的人早有準備。由6月起開始校委會會議累積這麼多不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決定,有人部署了要偷錄不足為奇。

張達明:李國章想整冧港大
《文匯報》去年11月26日率先洩露陳文敏獲遴選委員會推薦。到今年1月26日《文匯報》又洩露機密的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報告,指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濫玩政治」,令港大法律學院研究成績輸給中大。之後教資會及教育局均無追究機密報告為何洩漏。 另外,張達明又呼籲政府不要一意孤行委任李國章出任校委會主席,有認識李國章的建制朋友向他透露,「佢(李國章)對香港大學係痛恨,做好多嘢係想整冧香港大學」。
成名:委任制讓特首獨裁管治大學

■科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指西歐等地院校自治水平高。何柏佳攝
學術自由學者聯盟計劃在大學巡迴舉辦論壇,昨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第一場「院校不自主,學術如何自主」研討會,約有20多人出席,下周三將在港大舉行第二場論壇。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指,在西歐和北美等地院校自治水平高,本港制度卻容許特首委任校外人管治大學,委任制變相讓特首可在大學實施獨裁管治。
成名指在西歐9個國家,大學最高權力機構成員來自大學教授,「喺嚟自大學裏面嘅人,而唔係李國章啊或者某某會計師行嘅人。」他指外國是「教授治校」,但香港情況奇怪,校委會大比例成員來自校外人。

難追究打壓院校自主元凶
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蔡寶瓊指,回顧2000年鍾庭耀民調事件和2007年教院風波,兩者均難以追究打壓院校自主的元凶。她指若非有學者揭露事件,政府直接干預院校自主和枱底交易勢將無人知曉,她認為應立法保護為公眾利益洩密的人。
中大員工總會理事陳燕遐透露,工會近期收到的個案,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批判政府的學者,因為將課堂用的簡報,用於公開的講座,而被匿名投訴。
匿名投訴質疑學者濫用學校資產用於反對運動。陳燕遐不願透露涉事學者姓名,陳燕遐指匿名投訴有仔細資料搜集,是過去未曾見過,不評論是否涉政治打壓。但她認為即使匿名投訴不成立,傷害性仍然很大。

■記者潘柏林
港大屢就洩密事件報警 暫無人被捕

■戴耀廷接受匿名捐款的機密被外洩,港大已就事件報案。
港大今年已多次就洩密事件報警,包括校長馬斐森電郵被黑客多次入侵盜取機密資料,及民意研究計畫獲捐款的資料被洩露給傳媒。警方至今未有拘捕任何人。
去年底一名自稱「一個愛大學的學者」向傳媒發出「發起佔中『學者』不能說的秘密」的電郵,內容有多個附件,包括法律系副教授戴廷耀曾向香港大學人文學院、法律學院及民意研究計劃轉交四筆合共145萬元匿名捐款。

馬斐森電郵被入侵
匿名捐款中,有80萬元用於民意研究計劃去年六月底的電子公投系統。洩密者質疑做法違反大學需要清楚捐款來源的規定。直到今年3月,香港大學再在公眾網站發現一個連結,涉及港大職員處理捐款的文件,港大於是報警,指懷疑電子資料被竊。
到今年四月,校長馬斐森的個人電郵賬戶,曾多次被黑客入侵盜取機密資料,不知道是誰人所為。他向港大校務委員會滙報並要求跟進,校方即時檢視及加強電腦保安工作。
但馬斐森他拒絕向傳媒透露被盜的機密資料的詳情。他其後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指被入侵的部分私人電郵內容曾在親中媒體刊登。香港大學發言人表示,港大亦有就校長馬斐森電郵資料外洩事件向警方報案。
警方發言人表示,西區警署在3月11日接獲報案,指其院校的電腦被入侵,案件列「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處理,由西區警區重案組第一隊跟進,暫時未有人被捕。

■記者麥志榮
論文被撤 涉事教授須向學院交報告

■范上達等教授被指造假的論文刊於《免疫學期刊》;該刊表示將嚴肅處理。
香港大學醫學院涉嫌論文集體造假事件餘波未了,內地媒體昨日繼續報道,指除兩篇論文已被期刊撤回外,餘下19篇論文涉及11本期刊中,有6本期刊指會嚴肅跟進指控。該媒體引述港大醫學院指,將啟動港大《員工涉嫌不當研究行為的處理程序》來審核指控。有涉事的醫學院教授表示,已接獲醫學院通知需提交報告。
相關期刊指會嚴肅跟進
內地媒體《知識分子》一連三日報道事件,該媒體去信19篇圖片疑造假的論文涉及的11本期刊,查詢如何跟進事件。外科學系前系主任范上達,現任系主任盧寵茂及名譽教授潘冬平有份參與的研究,刊登於《免疫學期刊》,其出版總監Kaylene J.Kenyon表示,將嚴肅處理指控,及根據美國免疫學會關於科研不當行為程序處理。另范、潘及外科學系楊振帆(譯音)有份參與的論文刊登於《癌症細胞》,該期刊媒體經理表示,調查進行中,對學術操守不當事件會嚴肅處理。
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曹世華參與有關卵巢癌的研究,刊登於《英國癌症期刊》,其行政執行編輯Abaigael Brind今年8月回覆時指,已去信涉事高級研究作者要求解釋指控。《國際免疫學》、《癌症學》及《癌症快訊》指會調查事件。
《知識分子》又引述醫學院回覆指,將啟動港大《員工涉嫌不當研究行為的處理程序》來審核有關指控。根據該程序,若校方接獲學術不當行為,會交由負責科研的副校長跟進;副校長會邀請系主任及相關專家審核論文,若需要會成立調查委員會。文中指醫學院數年前已接獲投訴,但一直大事化小,要求論文作者向刊期發出更正聲明了事。
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曹世華昨回應本報表示,已接獲醫學院通知需提交報告,醫學院多年前曾接獲相關投訴,他任通訊作者的論文已於期刊刊登更正聲明,並曾收到時任副校長(研究)譚廣亨發信,提醒確保論文真確性。
曹世華不同意醫學院大事化小,因去信期刊解釋或發出更正聲明是慣常做法,但他承認自己有疏忽。本報昨向醫學院查詢是否會啟動相關程序,未獲回覆。
有看過疑造假圖片的醫學院教授表示,有關圖片並非整個研究中最重要的圖片或實驗過程,「應該係唔小心攞咗舊相嚟用,如果要造假,會做得高明啲」;至今未有人能指出論文數據有問題,「如果造假,數據都會唔啱」。

■記者陳沛冰
醫學院10年前曾收類似投訴

■曹世華透露,醫學院兩次接獲論文疑造假投訴信。
香港大學醫學院捲入涉嫌集體於論文造假事件,原來事件纏擾該院約10年。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曹世華透露,約10年前醫學院接獲有關論文涉嫌造假投訴信,他參與的論文牽涉在內,已即時處理;數年後醫學院再收到類似投訴信,投訴人並直接向期刊投訴,沒料近日內地媒體再報道,內容與之前投訴相若。
教授:或涉政治因素
曹世華透露,醫學院先後兩次接獲論文疑造假的投訴信,他看過其中一次匿名投訴信,是用簡體字。未知投訴人是否不滿意醫學院處理手法,之後直接向相關學術期刊投訴。今次內地媒體報道的論文疑造假的內容,與之前投訴信內容相若。
曹表示,不猜測有人多次投訴港大醫學院論文疑造假,背後是否有目的,研究人員應確保論文內容真確無誤。醫學院首次接獲投訴信後,當中3篇論文他是通訊作者,即論文主要聯絡人,於是他立即翻查資料,並要求來自內地的首名作者去信期刊解釋及更正出錯圖片。 他指,醫學院第二次接獲投訴信,他再去信期刊解釋。之後投訴人直接向相關期刊投訴,他再於期刊發出更正聲明。至於他有參與其餘5篇論文,他已即時聯絡首名或通訊作者跟進,部份人已離職未能聯絡,部份人已去信期刊將發出更正聲明。
但另有醫學院教授指,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再被內地媒體「翻炒」,不排除涉及政治因素,與近日港大遴選副校長及去年佔中事件有關。

■記者陳沛冰

來源轉自:
【2015年10月30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