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過度傾共 專家:台灣經貿坐困囹圄


(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李怡欣、施芝吟】
中國經濟持續惡化,中國出口從2008年起漸走下坡,且五成以上經濟成長都仰賴國家投資,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表示,「這是預支子孫未來資產,創造現在帳面上經濟榮景的假象」。此外,大陸公布第三季GDP成長率為6.9%,賴怡忠對官方數字存疑,更直言大陸經濟崩潰增速:「恐怕實際GDP只有3%,甚至更低」。再者,中國房樓多到可容40億人口,但中國房屋居住能量不足,出現一堆沒人住的鬼城,「中國13億人口,根本無法填滿40億的房量」,類似這樣畸型發展,顯示中國經濟動能的確出現很大問題。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也坦言,從這些違背正常的舉動可得知,「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中國經濟千瘡百孔,儘管如此,馬政府仍有意在年底通過貨貿談判,賴怡忠認為,馬政府應是研判《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尚未通過,貨貿在立法院屬備查,具爭議性,而明年國民黨立委席次恐減少,於是企圖像簽署兩岸租稅、飛安協議般,主張不牽涉司法,想以備查方式直接通過,不讓立法院有審查機會。

中共阻我與他國簽FTA  專家:留一條陷阱之路
中共百般阻撓我方與他國簽FTA,就好比「在四周築防孤立台灣,只留一條陷阱之路」,馬政府還急忙要讓貨貿通過,「根本是自投羅網」陳博志說道。連經濟部長鄧振中都親口承認,「加入TPP需中國不反對」,陳博志感嘆,國際合作機會已被中共斬斷,如今談貨貿要簽哪些、讓多少利,都無法改變台灣經貿坐困囹圄,只能更加依賴中國。
賴怡忠認為,「與其擔心貨貿對台衝擊,台灣要想盡辦法讓TPP可及,更為重要」,加入TPP有助改革台灣政治體系及經貿決策相關體系,比起貨貿來多少產品,TPP挑戰更大;另一方面,台灣與各國進行正常貿易關係,也會促使台灣自我提升的動力,而貨貿相對來講,不太可能讓台灣真正健全提升。
賴怡忠說,也許加入TPP無法一蹴可及,起碼可以逐漸鬆動政治權力與政策把持結構,降低政府過度介入,更加符合公共利益。但現實情況看來,馬政府做得剛好相反,賴直言:「馬政府就是不想跟美國談TPP」,但為符合台灣人民期待,他必須說他想談TPP,其實「他就是個親中的政府」,美豬被當作假理由搪塞,「在貨貿議題上,馬政府親中」;「在TPP議題上,馬政府貪腐」,賴怡忠一語道破關鍵。
經濟部長鄧振中日前赴立法院說明貨貿協議進度時,指我方要求的工具機、面板、石化、汽車等四大產業,前兩者中方已讓步,然而這四大產業,都是財團經營,造成少數人壟斷,反觀中國要求台灣開放、降稅產業,包括:農產品、鋼鐵、紡織、塑膠加工之下游製品,都是就業人口眾多的內需產業。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認為,政府必須說清楚,為何執意要讓這樣犧牲多數勞工權益、成就少數財團利益的貨貿通過?
孫友聯談到,現在的貨貿談判框架,可能帶來低價傾銷,恐導致台灣產品在價格上無法與中國競爭,結果,台灣產業還來不及升級,可能就先面臨關廠或裁員。然而,要企業走向轉型升級,需時間與政府配套協助,這部分政府做好因應措施了嗎?
他表示,過去勞工團體立場認為,自由貿易會製造不穩定就業,影響勞工權益,因此在尚未做好準備前,不宜貿然通過。貨貿啟動,台灣勞工最害怕就是因低價而造成不公平競爭,導致台廠無法生存,最終結果就是失業。倘若執政者仍一意孤行、黑箱作業,孫友聯說,勞工選民會用選票給予嚴厲制裁。

兩岸農藥殘留標準不一 消費者健康堪慮
農業學者、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則指出,當初管制830項農產品,那些農產品一輸台,對台灣農業肯定造成影響,若貨貿開放,台灣農業生產減少,產值也會下滑,農民的收益相對減少。加上中國大陸生產的產品跟台灣農產品很雷同,競爭性更高,衝擊更大。他談到,「大陸目前有很多農業用藥,在台灣已經禁止使用,我國的農業殘留標準,比中國大陸嚴格許多,基本上跟中國大陸簽署貨貿,不只是農民受影響,消費者的健康也會間接受影響。」
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陳平軒說,台灣跟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緯度相近,環境氣候條件也差不多,但是大陸的經營規模比台灣大很多,大陸的生鮮蔬菜、水果,若採用低廉運費,輸入台灣,我國農產品一定會被競爭掉。
他指出,貨貿除了降稅之外,也包含食品安全檢驗、動植物防疫檢疫等,現在台灣食品安全標準比大陸嚴格,然而中國大陸的食安問題比台灣多很多,倘若要達成協議,國內相關法規,或是檢疫標準,勢必要再更嚴格,不可能期待中國的標準超越台灣或是持平,中國食安層出不窮,屆時一定會對台灣人民健康造成危害。很多潛在風險,政府應考慮到對台灣的影響。

來源轉自:
【2015年10月31日】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