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桑普是本刊有關香港佔中運動的主要評述人,也是香港法律界新生代優才。這篇對佔中的整體回顧,概括運動的性質、要點與未竟之處。值得重視。
●12 月 11 日金鐘佔領區清場前景況。
12月15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外分別清場,標誌著持續79天的佔領運動正式落幕,亦即第一波公民抗命暫時告一段落,但已堪稱華人世界歷來最持久的公民抗命行動。點點滴滴,令人感動。
回顧整場佔領運動,它肯定沒有撼動中共集團所堅持的假普選制度,即人大常委會8月31日香港政改框架決定。在佔領期間,頂多只有一次毫無實質意義的官員與學聯對話而已,以及所謂民情報告之類假大空,沒有修成民主正果,就算連階段性妥協成果都沒有。從這種意義而言,佔領運動是失敗的。
然而,這場運動開啟了香港歷史先河,更加創下了華人有史以來針對專政集團和平抗命最持久的79天新紀錄,長度分別超過五四運動、八九學運、野百合學運,更加引發目前全球政府和公民社會特別關注香港的命運。因此,這次香港雨傘運動或佔領運動,就好像當年廣州黃花崗起義一樣,就事論事是失敗的,但長遠來看,是引向未來成功的一塊重要踏腳石。有了雨傘運動,香港從此不一樣。
佔領運動的歷史意義已經產生以下十大震撼。值得回味,值得溫存,值得銘記在心。它們將會升華我們面對政治與社會的氣質和態度,萌發下一波民主抗爭行動的種子(二次佔領、遊行示威、辭職公投、拆稅抗租、議會拉布、全面不合作、罷工罷課罷市、佔領立法會、圍封中聯辦、否決假民主方案、泛民議員總辭等),深入思考,審慎部署,再接再厲,義無反顧。
一、政爭不息:一個從來不抗命的香港終於開始抗命,就好像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終於開始運動,政治意義不同凡響。放眼目前,警棍、拳腳、胡椒噴霧、防暴隊、飛虎隊、特警、催淚彈,催淚槍,甚至禁制令、執達吏、拘捕、羈留、司法程序,都不是政治問題、普選問題的答案。香港市民見識過這些手段,只會產生心理免疫能力,繼續爭取真民主、真普選。警方清場,清得了帳篷,清得了人身,但是清不了人心,清不了鬥志。政治抗爭,陸續有來。
二、堅持理想:雙學及佔領市民,以及絕大部分民主派議員,沒有重蹈2010年「終極普選聯盟」的「忍住先」覆轍,拒絕接受「袋住先」真篩選、假普選的人大政改框架決定,令人欣慰。抗命是勇敢的,談判也是公開的,理想更是堅定的:普選特首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普選立法會廢除功能組別,撤回人大決定,重啟政改諮詢。這場運動不再以職業政客的妥協密談為務,思路完全正確。儘管特區政府及中共集團對於上述任何一項都沒有答應或者讓步,但是佔領人士對理想的堅持值得充分肯定。假以時日,既要因勢,也要造勢,矢志尋求突破形勢,無需深思妥協讓步,那麼民主理想終會生根發芽。
三、抗爭升級:今後造勢行動,在於善用各式各樣和平非暴力手段,包括二次佔領、多輪佔領、流動佔領、集會示威、辭職公投、拆稅抗租、議會拉布、鳩嗚團、快閃黨、大直幡、全面不合作、罷工罷課罷市、佔領立法會、圍堵中聯辦、立法會議員否決假民主方案、泛民政治人物在不晚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之前完成新舊世代交替。其中有兩種發展方向應當盡力提防。首先,需知道這是一場政治運動,不應淪為社會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不宜用貧富不均、兩性平權、環保發展、階級對抗、華夏復興等議題來轉移或模糊港人爭取民主普選、命運自主這個政治焦點;畢竟這次香港雨傘運動,跟數年前「佔領華爾街」運動,絕對不能相提並論。另外,這是一場和平抗命,不應淪為暴力革命;我早已表示過在有任何抗爭人士殉難之前,暴力革命沒有正當性及感召力。無論如何,和平抗爭行動尚有偌大升級餘地,大家應該從長計議,集思廣益,把抗爭烈度逐步升級,從而直逼中共堅持「不流血」的底線邊緣,造勢順勢,奮鬥不懈。
四、深耕社區:民意支持一直是民主運動的堅強後盾。抗爭鋒頭既要銳利,民意支持更要持久。前者重視真誠勇毅,後者重視啟蒙關懷。兩者雖有波浪起伏,但都不能偏廢。因此,佔中三子、雙學、泛民才會提出在「後佔領」時代必須深耕社區。如果他們真正付諸行動,那絕對是件好事。基本上,深耕社區文宣重點主要有兩個:只有真普選,才能擊退霸權,還政於民;沒有抗爭,沒有改變。換言之,宜集中突顯「民主」的優越性與「抗爭」的必要性,同時盡力破除家國民族壓垮人權自由尊嚴的迷思,揭發沉默冷漠的平庸之惡,把公民社會連帶意識生根社區,鼓勵各社區內部建立團結互助人際網絡,助人自助,關顧弱勢社群。台北市「南機場社區」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這些做法有助於融化無知犬儒沉默冷漠,反省蛇齋餅粽奴性流俗,提倡自尊自立自由自治的社區文化。另一方面,中文大學傳播與民調中心12月18日民調結果顯示,如果「政改方案導致與中央政見不同的人不能成為候選人」,竟有38.3%受訪者認為仍應通過,亦即支持「袋住先」,較佔中前9月同一調查,上升9%;至於認為要否決方案的比率,亦即拒絕「袋住先」,就下跌10.6%,至43.1%。換言之,支持「通過」和「否決」方案的比率正在縮窄。這種民意發展趨勢值得深切關注。
●12月 15日銅鑼灣佔領區最後清場。20 人堅持留守待捕。
五、加強組織:不能盲目相信有所謂無組織的公民力量。事實是在今天科網時代,資訊流量大增,因而增添了不少微型、世俗、迅猛、多變的網絡組織動員力量。同時,它們也無法取代中大型、名星紅人、持續性、常態性的實際組織力量。從三子到雙學,從公民黨到社民連,甚至後期出現的文化監暴等新興團體,都屬於後者。儘管後者的組織動員能力至今相當有限,無法做到一呼百應,但既必要,也是重點。沒有佔中三子安排物質帳篷、組織糾察隊和律師團,沒有雙學組織罷課和發起「一人一帳篷」,很難想像佔領運動可以啟動並且和平理性地延續達79日。他們的組織能力有所不足,也絕非他們的強項。正因如此,在深耕社區和自我反省當中汲收寶貴經驗,切勿以已出現大量微型網絡組織力量而不思改善。畢竟,不相識的網民之間能做到的相當有限,相識的同道之間能做到的可以更多,這應是運動的主軸。除此之外,通過這次佔領運動,佔領人士與志同道合者從素未謀面到認識交流,結成友誼,日後定期見面,形塑平台,甚至建立新型公民組織。美國左翼學者杭士基(Noam Chomsky)指出,這一點正是當年「佔領華爾街」行動結束後的最大成就。這同樣適用於香港「後佔領運動」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新方向。
六、全球聲援:不因中共集團反覆警告不准「外國勢力干預香港內政」,而視外國政府與公民的調查和聲援為畏途。爭取真普選的香港市民所需要的,不是外國金錢援助,而是外國官方及民間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向中共專政集團全方位抗議和施壓。相較於一個由中共地下黨員操控的香港,一個民主法治的香港,更能符合香港市民與外國社群的共同利益——這是佔中的重要教訓。只要穩守香港市民民主抗爭的自主道路,當然就沒有拒絕外國聲援的道理,反而應該積極爭取例如英國調查今天香港所謂「高度自治」的謊言與眾多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情節、美國政府與國會把香港民主問題提升為中美外交關係的重點、台灣與香港民間與學生加強相互交流等。因此,學生們在佔領運動後期拒絕出席英國國會聽證會,而香港民主派內不分大中華派與本土派均抗拒外國支援是一種令人遺憾的事。讀讀中國近代史,看看康有為、梁啟超、孫文、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通通把「勾結外國勢力」放在「年年講、月月做、日日幹」的重要地位。如果把跟外國勢力接觸視為無用、無利、無必要的做法,那顯然是昧於歷史,昧於形勢。
七、中共底線:這次佔領運動的一大正面意義,就是把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專政集團之底牌翻了開來:不准殺死香港人。需知道香港不是北京,中共集團相當害怕六四屠城在華洋雜處的香港國際都市重演。當然,在香港警察未來會否在所謂「電光石火」之間擦槍走火,過失致人死亡,尚未可知,但是中共集團早已下了「死命令」亟欲避免之,更加嚴禁故意殺人,已經成了既定事實。儘管中共沒有慈悲,只講利害,但是只要殺人有害於其權力和形象,習近平就會避免殺人。在目前政治形勢下,的確如此。況且,今天中共內部尚未形成類似李鵬與趙紫陽的權鬥,只有一個逐漸獨裁的「習皇帝」。基於這個宏觀政治形勢,今後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的和平抗爭烈度可以更上層樓。有人說一旦港人「佔領西環」,包圍中聯辦,必定招致中共出動解放軍殺人。這仍是昧於大勢的成見延伸。其實,只要放膽去做,好自為之就是。不宜畏共而自縛手腳,畏首畏尾的觀點,只會助長龜縮不前。透視中共底線,絕非盲目空想,而是一個現實、理性的判斷。
八、年輕世代:學聯與學民思潮(雙學),以及許多在三大佔領區的學生和年輕人,史無前例地投入甚至領導氣勢磅礡的公民抗命行動,開創歷史,令人動容。是這次佔中令舉世矚目的成果。繼2012年反對國民教育抗爭以後,年輕世代再度嶄露頭角,口才不輸成年人,赤誠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所缺少的是社會經驗、學問深度、人生歷練、組織能力,但卻擁有赤子真誠、非凡勇氣、澎湃毅力、無私動機。這是香港民主運動史上的奇葩,令人刮目相看。多種民意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中共佔領香港超過17年,年輕世代較年長世代更加不認同中共集團和中國政府。香港人都明白為甚麼,偏偏是始作俑者強裝糊塗。大部分長者或有偷渡逃亡來港辛酸經歷,或有接濟大陸苦難親友的體會,或有目睹餓殍浮屍大圈共幹切身感受,或有因六七暴動而猶有餘悸,更有親見螢幕上中共六四屠城而熱淚盈眶。俱往矣,某些長者民族主義衝昏頭腦,蛇齋餅粽麻痹人心,經濟崛起沾沾自喜,竟否定慘痛經歷稱之為「亂」,咒罵佔領運動的學生是香港「紅衛兵」,簡直思路紊亂,自大自欺。世代分歧於焉出現。中共唬得住沒有接受過民主理念和公民教育的年長香港人,但卻騙不了已經接受現代教育的年輕香港人。世代分歧無法突然消失,但是時光無情,隨著年長一代漸逝,世界始終是屬於年輕人的。我們要給當前奮勇抗命力爭民主政制的年輕人由衷的祝福和鼓勵。
九、本土自主:「命運自主」是雙學罷課時主台板上標語,並且一直在佔領運動期間清晰展示,從而激發中共高層不滿和反擊。可見,本土、民主、自治已經成為了佔領運動其中一大重要訴求。最近,有位資深政論前輩跟我透露,在佔領運動開始後不久,他曾經親臨佔領區,但學生們卻跟他說:「你們這一代人爭取民主30年都徒勞無功,你們還憑甚麼給我們指導或意見!」他頓感不是滋味。不再向現場提供個人意見,然後發現自己已跟年輕世代脫節。脫節之處,在於學生追求「本土自主」,絲毫沒有上一代「中國主權」的心理糾結。因此他想通了,並建議中年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通通退出政壇,交棒給這些追求「本土自主」的年輕學生,完成世代交替,傳承香港民主運動。回想香港民主運動路徑,陳雲式城邦論、邦聯論、華夏文化復興論的許多說法已經顯示思路的紊亂,但是學苑式香港民族論、香港獨立論,卻值得在學養及論述層面深入鑽研,同時結合本土及全球歷史上民主抗爭運動實際經驗,認清爭取2017年真普選與2047年「50年不變」大限之間若隱若現的伏線,以及深思香港在「50年不變」大限過後的政治地位:在獨立與黨治之間,必須作一個清晰的了斷。本土、民主、自治、獨立,需要時間烘焙,需要啟蒙民智,需要解除心魔,需要組織行動。這些努力始於雨傘運動,但絕對不會終於雨傘運動。這條香港民主發展路徑引人期待。
十、無懼犧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在佔領運動後期,佔領旺角人士與清場警察爆發衝突,然後學聯又在金鐘發起「包圍特首辦」行動,兩者均備受爭議。從事前組織及事後結果來看,成王敗寇,不在話下。不過從無懼犧牲的角度來看,他們未曾展現真正的「暴力」或者他們導致「公民抗命」破功。「公民抗命」或「公民不合作」的憲政定義具有不容置疑的理據。睽諸中外歷史,如果有人說「香港雨傘運動充斥暴力」,那是貽笑大方,歪曲事理。事實上,佔領市民在這79天內,表現和平、理性、克制、勇敢。有些行動可能策略有誤,有些做法可能為人詬病,但是不容置疑的,以至以致所有參與者也與有榮焉的是:無懼犧牲,無畏被捕。只要每個人心中這一點小小的燭光不熄滅,未來繼續抗爭,勇毅奮鬥不懈,星火燎原,終結專制,遍地開花,指日可待。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12 月 11 日金鐘佔領區清場前景況。
回顧整場佔領運動,它肯定沒有撼動中共集團所堅持的假普選制度,即人大常委會8月31日香港政改框架決定。在佔領期間,頂多只有一次毫無實質意義的官員與學聯對話而已,以及所謂民情報告之類假大空,沒有修成民主正果,就算連階段性妥協成果都沒有。從這種意義而言,佔領運動是失敗的。
然而,這場運動開啟了香港歷史先河,更加創下了華人有史以來針對專政集團和平抗命最持久的79天新紀錄,長度分別超過五四運動、八九學運、野百合學運,更加引發目前全球政府和公民社會特別關注香港的命運。因此,這次香港雨傘運動或佔領運動,就好像當年廣州黃花崗起義一樣,就事論事是失敗的,但長遠來看,是引向未來成功的一塊重要踏腳石。有了雨傘運動,香港從此不一樣。
佔領運動的歷史意義已經產生以下十大震撼。值得回味,值得溫存,值得銘記在心。它們將會升華我們面對政治與社會的氣質和態度,萌發下一波民主抗爭行動的種子(二次佔領、遊行示威、辭職公投、拆稅抗租、議會拉布、全面不合作、罷工罷課罷市、佔領立法會、圍封中聯辦、否決假民主方案、泛民議員總辭等),深入思考,審慎部署,再接再厲,義無反顧。
一、政爭不息:一個從來不抗命的香港終於開始抗命,就好像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終於開始運動,政治意義不同凡響。放眼目前,警棍、拳腳、胡椒噴霧、防暴隊、飛虎隊、特警、催淚彈,催淚槍,甚至禁制令、執達吏、拘捕、羈留、司法程序,都不是政治問題、普選問題的答案。香港市民見識過這些手段,只會產生心理免疫能力,繼續爭取真民主、真普選。警方清場,清得了帳篷,清得了人身,但是清不了人心,清不了鬥志。政治抗爭,陸續有來。
二、堅持理想:雙學及佔領市民,以及絕大部分民主派議員,沒有重蹈2010年「終極普選聯盟」的「忍住先」覆轍,拒絕接受「袋住先」真篩選、假普選的人大政改框架決定,令人欣慰。抗命是勇敢的,談判也是公開的,理想更是堅定的:普選特首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普選立法會廢除功能組別,撤回人大決定,重啟政改諮詢。這場運動不再以職業政客的妥協密談為務,思路完全正確。儘管特區政府及中共集團對於上述任何一項都沒有答應或者讓步,但是佔領人士對理想的堅持值得充分肯定。假以時日,既要因勢,也要造勢,矢志尋求突破形勢,無需深思妥協讓步,那麼民主理想終會生根發芽。
三、抗爭升級:今後造勢行動,在於善用各式各樣和平非暴力手段,包括二次佔領、多輪佔領、流動佔領、集會示威、辭職公投、拆稅抗租、議會拉布、鳩嗚團、快閃黨、大直幡、全面不合作、罷工罷課罷市、佔領立法會、圍堵中聯辦、立法會議員否決假民主方案、泛民政治人物在不晚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之前完成新舊世代交替。其中有兩種發展方向應當盡力提防。首先,需知道這是一場政治運動,不應淪為社會運動;在運動過程中,不宜用貧富不均、兩性平權、環保發展、階級對抗、華夏復興等議題來轉移或模糊港人爭取民主普選、命運自主這個政治焦點;畢竟這次香港雨傘運動,跟數年前「佔領華爾街」運動,絕對不能相提並論。另外,這是一場和平抗命,不應淪為暴力革命;我早已表示過在有任何抗爭人士殉難之前,暴力革命沒有正當性及感召力。無論如何,和平抗爭行動尚有偌大升級餘地,大家應該從長計議,集思廣益,把抗爭烈度逐步升級,從而直逼中共堅持「不流血」的底線邊緣,造勢順勢,奮鬥不懈。
四、深耕社區:民意支持一直是民主運動的堅強後盾。抗爭鋒頭既要銳利,民意支持更要持久。前者重視真誠勇毅,後者重視啟蒙關懷。兩者雖有波浪起伏,但都不能偏廢。因此,佔中三子、雙學、泛民才會提出在「後佔領」時代必須深耕社區。如果他們真正付諸行動,那絕對是件好事。基本上,深耕社區文宣重點主要有兩個:只有真普選,才能擊退霸權,還政於民;沒有抗爭,沒有改變。換言之,宜集中突顯「民主」的優越性與「抗爭」的必要性,同時盡力破除家國民族壓垮人權自由尊嚴的迷思,揭發沉默冷漠的平庸之惡,把公民社會連帶意識生根社區,鼓勵各社區內部建立團結互助人際網絡,助人自助,關顧弱勢社群。台北市「南機場社區」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這些做法有助於融化無知犬儒沉默冷漠,反省蛇齋餅粽奴性流俗,提倡自尊自立自由自治的社區文化。另一方面,中文大學傳播與民調中心12月18日民調結果顯示,如果「政改方案導致與中央政見不同的人不能成為候選人」,竟有38.3%受訪者認為仍應通過,亦即支持「袋住先」,較佔中前9月同一調查,上升9%;至於認為要否決方案的比率,亦即拒絕「袋住先」,就下跌10.6%,至43.1%。換言之,支持「通過」和「否決」方案的比率正在縮窄。這種民意發展趨勢值得深切關注。
●12月 15日銅鑼灣佔領區最後清場。20 人堅持留守待捕。
六、全球聲援:不因中共集團反覆警告不准「外國勢力干預香港內政」,而視外國政府與公民的調查和聲援為畏途。爭取真普選的香港市民所需要的,不是外國金錢援助,而是外國官方及民間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向中共專政集團全方位抗議和施壓。相較於一個由中共地下黨員操控的香港,一個民主法治的香港,更能符合香港市民與外國社群的共同利益——這是佔中的重要教訓。只要穩守香港市民民主抗爭的自主道路,當然就沒有拒絕外國聲援的道理,反而應該積極爭取例如英國調查今天香港所謂「高度自治」的謊言與眾多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情節、美國政府與國會把香港民主問題提升為中美外交關係的重點、台灣與香港民間與學生加強相互交流等。因此,學生們在佔領運動後期拒絕出席英國國會聽證會,而香港民主派內不分大中華派與本土派均抗拒外國支援是一種令人遺憾的事。讀讀中國近代史,看看康有為、梁啟超、孫文、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通通把「勾結外國勢力」放在「年年講、月月做、日日幹」的重要地位。如果把跟外國勢力接觸視為無用、無利、無必要的做法,那顯然是昧於歷史,昧於形勢。
七、中共底線:這次佔領運動的一大正面意義,就是把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專政集團之底牌翻了開來:不准殺死香港人。需知道香港不是北京,中共集團相當害怕六四屠城在華洋雜處的香港國際都市重演。當然,在香港警察未來會否在所謂「電光石火」之間擦槍走火,過失致人死亡,尚未可知,但是中共集團早已下了「死命令」亟欲避免之,更加嚴禁故意殺人,已經成了既定事實。儘管中共沒有慈悲,只講利害,但是只要殺人有害於其權力和形象,習近平就會避免殺人。在目前政治形勢下,的確如此。況且,今天中共內部尚未形成類似李鵬與趙紫陽的權鬥,只有一個逐漸獨裁的「習皇帝」。基於這個宏觀政治形勢,今後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的和平抗爭烈度可以更上層樓。有人說一旦港人「佔領西環」,包圍中聯辦,必定招致中共出動解放軍殺人。這仍是昧於大勢的成見延伸。其實,只要放膽去做,好自為之就是。不宜畏共而自縛手腳,畏首畏尾的觀點,只會助長龜縮不前。透視中共底線,絕非盲目空想,而是一個現實、理性的判斷。
八、年輕世代:學聯與學民思潮(雙學),以及許多在三大佔領區的學生和年輕人,史無前例地投入甚至領導氣勢磅礡的公民抗命行動,開創歷史,令人動容。是這次佔中令舉世矚目的成果。繼2012年反對國民教育抗爭以後,年輕世代再度嶄露頭角,口才不輸成年人,赤誠猶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所缺少的是社會經驗、學問深度、人生歷練、組織能力,但卻擁有赤子真誠、非凡勇氣、澎湃毅力、無私動機。這是香港民主運動史上的奇葩,令人刮目相看。多種民意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中共佔領香港超過17年,年輕世代較年長世代更加不認同中共集團和中國政府。香港人都明白為甚麼,偏偏是始作俑者強裝糊塗。大部分長者或有偷渡逃亡來港辛酸經歷,或有接濟大陸苦難親友的體會,或有目睹餓殍浮屍大圈共幹切身感受,或有因六七暴動而猶有餘悸,更有親見螢幕上中共六四屠城而熱淚盈眶。俱往矣,某些長者民族主義衝昏頭腦,蛇齋餅粽麻痹人心,經濟崛起沾沾自喜,竟否定慘痛經歷稱之為「亂」,咒罵佔領運動的學生是香港「紅衛兵」,簡直思路紊亂,自大自欺。世代分歧於焉出現。中共唬得住沒有接受過民主理念和公民教育的年長香港人,但卻騙不了已經接受現代教育的年輕香港人。世代分歧無法突然消失,但是時光無情,隨著年長一代漸逝,世界始終是屬於年輕人的。我們要給當前奮勇抗命力爭民主政制的年輕人由衷的祝福和鼓勵。
九、本土自主:「命運自主」是雙學罷課時主台板上標語,並且一直在佔領運動期間清晰展示,從而激發中共高層不滿和反擊。可見,本土、民主、自治已經成為了佔領運動其中一大重要訴求。最近,有位資深政論前輩跟我透露,在佔領運動開始後不久,他曾經親臨佔領區,但學生們卻跟他說:「你們這一代人爭取民主30年都徒勞無功,你們還憑甚麼給我們指導或意見!」他頓感不是滋味。不再向現場提供個人意見,然後發現自己已跟年輕世代脫節。脫節之處,在於學生追求「本土自主」,絲毫沒有上一代「中國主權」的心理糾結。因此他想通了,並建議中年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通通退出政壇,交棒給這些追求「本土自主」的年輕學生,完成世代交替,傳承香港民主運動。回想香港民主運動路徑,陳雲式城邦論、邦聯論、華夏文化復興論的許多說法已經顯示思路的紊亂,但是學苑式香港民族論、香港獨立論,卻值得在學養及論述層面深入鑽研,同時結合本土及全球歷史上民主抗爭運動實際經驗,認清爭取2017年真普選與2047年「50年不變」大限之間若隱若現的伏線,以及深思香港在「50年不變」大限過後的政治地位:在獨立與黨治之間,必須作一個清晰的了斷。本土、民主、自治、獨立,需要時間烘焙,需要啟蒙民智,需要解除心魔,需要組織行動。這些努力始於雨傘運動,但絕對不會終於雨傘運動。這條香港民主發展路徑引人期待。
十、無懼犧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在佔領運動後期,佔領旺角人士與清場警察爆發衝突,然後學聯又在金鐘發起「包圍特首辦」行動,兩者均備受爭議。從事前組織及事後結果來看,成王敗寇,不在話下。不過從無懼犧牲的角度來看,他們未曾展現真正的「暴力」或者他們導致「公民抗命」破功。「公民抗命」或「公民不合作」的憲政定義具有不容置疑的理據。睽諸中外歷史,如果有人說「香港雨傘運動充斥暴力」,那是貽笑大方,歪曲事理。事實上,佔領市民在這79天內,表現和平、理性、克制、勇敢。有些行動可能策略有誤,有些做法可能為人詬病,但是不容置疑的,以至以致所有參與者也與有榮焉的是:無懼犧牲,無畏被捕。只要每個人心中這一點小小的燭光不熄滅,未來繼續抗爭,勇毅奮鬥不懈,星火燎原,終結專制,遍地開花,指日可待。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