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九合一選舉結果表明台灣「芬蘭化」破產


2014年11月29日,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對九合一選舉挫敗向選民致歉。
對於九合一選舉結果,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有各種解讀。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國民黨的慘敗標誌著馬英九政府實際推行的台灣芬蘭化政策失敗,也顯示中共促使台灣芬蘭化的圖謀破產。
台灣「芬蘭化」問題的由來
「芬蘭化」是一個國際政治名詞,意指弱小國家不得不臣服於強大鄰國。一九三九年蘇聯對芬蘭發動侵略戰爭,企圖併吞芬蘭。芬蘭重創俄國侵略軍,喪失了一些領土,但保有了自己國家的主權。一九四一年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與德國結盟,對蘇聯作戰,旨在收復失地。後因軸心國轉入劣勢,因而芬蘭同蘇聯停戰。因其戰敗國身份加之地理位置偏遠而難以期望西方世界支援,一九四八年芬蘭被迫同蘇聯簽訂互助條約,根據條約規定,芬蘭不得組織或參加任何針對蘇聯的軍事同盟。有鑒於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一年的兩次蘇芬戰爭使蘇聯付出了沉重代價,蘇聯放棄像在東歐那樣強加蘇聯模式的企圖,允許芬蘭維持獨立及議會民主制和資本主義經濟。芬蘭名義上保持中立外交路線,但在國際事務上經常站在蘇聯一邊。其大眾媒體也進行了自我審查,並在美蘇爭霸中保持中立 禁止反蘇言論。
近年來,一些學者將「芬蘭化」概念引入兩岸關係進行研究。美國學者季禮在二○一○年一/二月號的《外交事務》期刊發表題為《不太危急的海峽:台灣芬蘭化如何有益於美國國家安全》的論文。該文認為,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致力於兩岸關係緩和,這為台灣的芬蘭化開闢了途徑。隨著兩岸經濟聯繫加強和政治和解,芬蘭化正在成為台灣與大陸之間發展的趨勢。該文建議美國政府應該調整戰略和外交政策以鼓勵台灣的芬蘭化,包括停止對台軍售。台灣的芬蘭化將有助和緩中美關係,減少雙方的軍事摩擦,並最終實現東亞的穩定與和平。
台灣輿論對於芬蘭化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認為,芬蘭是受世界各國承認的主權國家;而台灣卻被中共外交打壓,國際孤立。台灣其實是走向「香港化」。偏綠媒體抓住季禮在文中的建議,即美國應停止對台軍售,將台灣從美國在亞洲盟邦中排除這一點,指責馬英九政府快速傾中的政策,終於嘗到惡果。而藍營學者則普遍認為,季禮不瞭解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以及美國與台海兩岸的歷史淵源,台灣和大陸的關係跟芬蘭與蘇聯的關係不一樣。民進黨提醒,芬蘭與台灣情境並不相同,當年蘇聯還承認芬蘭的主權地位;但中國則想吞併台灣,馬政府親中,台灣連芬蘭化也不可得。國民黨則表示,季禮的主張並非主流觀點。以芬蘭化類比台海和平,是不瞭解兩岸關係,也不合乎美國目前的對中、對台政策立場。季禮的論文在二○一○年熱議過後,並未停歇,網上至今仍在討論,並在九合一選舉中持續發酵。

馬政府的台灣「芬蘭化」政策
馬政府對季禮的論文頗為惱火。馬英九二○一○年一月表示,台灣雖然和中國大陸採取和解政策,但是仍有防衛措施,兩岸關係並不是朝芬蘭化的方向發展,台灣不可能芬蘭化。二○一○年三/四月號的《外交事務》期刊刊登了台灣駐美代表處題為《台灣不是赫爾辛基》的投書,引用上述馬的談話反駁季禮的論述。
使馬英九政府難堪的是,季禮指出,馬上台後的兩岸和解政策,使台灣愈來愈走向芬蘭化,具體例證包括莫拉克颱風後,台灣雖讓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赴台為災民祈福,卻拒絕維族領袖熱比婭入境。馬本人在六四紀念日時不再批評北京,只模糊地以歷史傷痛帶過,都是不折不扣芬蘭化的表現。的確,馬英九未就任總統前,每年六四都實際參與紀念活動,接見大陸民運人士。但上任之後,只用發表題為「六四感言」文章的方式,對六四紀念微弱發聲。對此,民進黨多次提出批評,台灣人權團體與大陸民運人士表示失望遺憾,更有尖銳批評指馬害怕中共,討好中共。
筆者並不同意民進黨攻擊馬政府的兩岸政策為「親中賣台」,但是,說其苟且偷安、偏安一隅並不為過,這就是芬蘭化的表現。蘇聯與芬蘭的關係,和兩岸關係、中美關係、台美關係確實不同。然而,芬蘭化的實質是弱鄰在強鄰的擠壓逼迫下,以小事大,臣服霸權,換取生存和安全。馬政府兩岸政策的實際內容,符合芬蘭化的定義。馬一味追求的「馬習會」就是例證。早在二○一三年,馬英九就建議在二○一四年十一月APEC北京峰會期間與習近平會談。馬希望爭取出席APEC會晤習近平,並指APEC是「馬習會」最適當場合,並排除於其他場合「馬習會」的可能。馬對APEC北京峰會寄以厚望,希望在此場合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進而實現「互不承認主權、互相承認治權」的兩岸政治升級版。然而,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中共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以兩岸領導人會面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作為藉口,拒絕了馬英九的「馬習會」建議。九月二十六日,習近平在接見新黨主席郁慕明一行時,重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並強調「一國兩制」方針是北京和台北對話的唯一基礎。這被稱為是對馬出席APEC北京峰會和「馬習會」開了天價。在十一月APEC北京峰會前夕,「馬習會」宣告破局。為促成「馬習會」,馬英九曾多次公開喊話,也私下通過美國等各種管道居中斡旋。然而,儘管馬費盡心機,卑躬屈膝,最終被中共拒絕,徒遭羞辱而已。

國民黨慘敗 台「芬蘭化」破產
芬蘭化已經在台灣島內討論很久,尚未被大多數台灣人所接受。馬英九曲線救國,推行沒有芬蘭化標簽的芬蘭化政策。他針對兩岸關係的主要政策為「不統一、不獨立、不使用武力」,其實就是維持現狀,亦即台灣芬蘭化的翻版。
馬英九在二○一四年十一月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自詡過去六年來台灣與大陸改善關係,已簽訂二十一個協議。但是,多數選民卻不買賬,因為這些協議對於改善民生、提升民眾生活水準意義不大。他們關注更多的是兩岸開展貨貿往來及台商投資大陸對台灣本土的副作用。這就是在中國獲重大利益家族支持的國民黨候選人幾乎都慘敗的根本原因。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近年來,民眾對台灣經濟過度傾中已有高度疑慮,馬政府不願面對且認清現實,甚至還把中韓FTA當選舉議題來操作,大打恐嚇牌,強推兩岸服貿與貨貿。選民擔憂其芬蘭化政策置台灣主權和安全於險境,因而用選票阻止馬政府在政治上親中共。

中共促台灣芬蘭化圖謀失敗
共樂於看到台灣芬蘭化,這有利於對台灣進行統戰,也符合其戰略觀點和目標。不過,中共不會公開推動台灣芬蘭化,因為芬蘭化原則要求承認台灣的獨立自主,這直接挑戰了中共的「一個中國」原則。中共促使台灣芬蘭化只不過是一個過渡階段,其終極戰略目標仍然是把台灣納入其專制體制之下。
然而,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使得中共原先希望破滅了。馬英九已經成為跛鴨總統,更不敢繼續貫徹台灣芬蘭化政策。一年多之後,中共可能要面對棘手頭痛的民進黨政府。

來源轉自:
2015年1月號 爭鳴總447期 山林居士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