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外媒:中國經濟的風險是真實而長期的


下週一(10月19日),中共當局將公佈其第三季度國民生產總值和其經濟增長率。外媒說,不管這些數據如何,中國經濟的風險是真實而長期的。 (STR/AFP/Getty Images)
【記者李德馨編譯報導】
下週一(10月19日),中共當局將公佈其第三季度國民生產總值和其經濟增長率是否達到預期。外媒說,不管這些數據如何,中國經濟的風險是真實而長期的,並不會因此刻經濟數據的好壞而消失。
《彭博觀點》(Bloomberg View)報導說,無論中國第三季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如何,無論中國經濟如何,這些數據都會被中共用於證明其經濟仍具有持續恢復的能力。其實,就算是第三季度有強勁增長,也可能會造成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更艱難的著陸。
報導說,甚至中共政府都承認中國的經濟存在嚴重缺陷。中國大陸的鋼鐵、水泥和其他行業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而且企業債務已經達到天文數字水平,中共通過將其13億人捲入全球供應鏈而釋放出生產力,而這個「中國模式」由於成本上升和勞動力老化因而失去了動力。
而且中共並沒有試圖去解決這些問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中國的債務在繼續上升。而且中國很多企業病入膏肓。
中國需要進行深層的自由市場改革以刺激創業和創新,還需要更好的將財政資源分配給效率最高的企業,但中共政府在這方面的具體進展卻非常緩慢。
中共政府改善大陸臃腫的國有企業的新企劃平淡無奇,而且中共官方對於讓銀行也更商業化或打開國家經濟引入更多外國競爭或資金流動方面也未採取什麼行動,而中共為了平息今年夏季的股市頹勢而對股市的強行干涉,被視為是一種倒退。
中國經濟需脫離從目前過於依靠投資不健康狀態並進行「再平衡」。高盛的哈繼銘(Ha Jiming)認為,去年的投資佔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46%,中共政府官員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消費在中國最近的經濟增長中起了較大的作用,這可能是真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消費者在瘋狂購物,汽車產業諮詢公司LMC Automotive表示今年8月份中國客運車輛的銷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諮詢公司ICD最近預測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僅增長了1.2%,而2014年增長了將近20%。而中共政府在這方面的幫助也不大,因為中共仍然未完全開放對銀行存款利息,雖然這是銀行業期盼已久的一個舉措。
經濟學家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認為,中國服務行業的擴張並沒有人們預期的快,相對於被稱為「舊經濟行業」的建築業、製造業和房地產,被稱為新經濟行業的類似於IT、零售業和住宿行業,也沒有太大的起色。儘管中共還在想辦法加強這些舊經濟。
美國經濟諮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估計,除非中共更大力推進支持市場的改革,到202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將降為4%,如此大幅的經濟放緩將引發大面積的失業並造成為債務所困的公司的不穩定,因此下週中共公佈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數字並不重要,未來5年中這些數字才是值得人擔憂的。

劉孟奇:問題不在TPP,在經濟改革
十二個亞洲、美洲、大洋洲國家在經過五年多的談判後,於10月初宣布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框架協議。TPP有兩個引人注目的特色,第一,TPP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降低關稅,更在於企圖訂定後WTO的新貿易規則,特別是在知識財產權、勞工權利、環境保護方面需有共同最低標準,而參與國家除了必須提高透明度與反腐力度,也禁止偏袒國營企業。第二,TPP目前的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涵蓋全球近40%經濟總量,但中國卻被排除在外。這也使得有識之士憂心,如果被持續排除在TPP談判之外,對中國已經疲軟的經濟無異於雪上加霜。
無論如何,在討論TPP對中國的影響時,需要先釐清以下觀點。首先,雖然美國奧巴馬政府不諱言TPP的地緣政治考量,以此做為「重返亞洲」的重要一環,也公開表示TPP的重要性在於「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起草全球經濟規則」,但是TPP並未排除中國加入,而參與國家也一再公開否認TPP要把中國拒於門外。換句話說,決定中國未來能否加入TPP的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是否能夠接受TPP訂定的新貿易規則。事實上,推動TPP的重要力量之一即在於針對中共未能履行入世承諾的反彈,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彰、國有企業行政干預橫行,才是形成目前TPP與中國之間緊張關係的根源。
其次,TPP的烏雲可能還在天邊,但是中國經濟疲軟不振的陰霾已經迫在眼前,其原因並非國外的貿易保護壁壘,而是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力。TPP目前雖然完成基本協議,但尚須一段時間得到各國立法機構批准,而各國需要克服的國內政治阻力也不可小覷。可是眼前中國的經濟增速已經從2010年的10.6%下滑至去年的7.3%,今年預計更會低於7%。就在前一段時間才剛發生的股市暴起暴落、資本大幅外流、匯率舉棋不定,不只顯現大眾對中國經濟前景看壞,也顯現出決策者越來越無所適從與無能為力。
中國要擺脫經濟放緩的困境—或避免經濟崩潰的危機—勢必不能不加速經濟改革。如果只是一再依賴印鈔票來刺激短期信貸與投資,卻不痛下決心改革無效率部門與低質量投資的問題,那麼量化寬鬆如同飲鴆止渴,不只作用越來越小,更會醞釀下一波越發激烈動盪的金融風暴。而優先的改革項目,如徹底改革國企部門,打破國家在能源、通信、醫療、教育等部門的壟斷,落實智慧產權保障,改善所得分配,強化透明與反腐,哪一項不是與TPP的方向相符?退一萬步來說,一旦能落實這些改革,就算加入TPP有其困難,中國從內需規模擴大與經濟效率提升上面所得到的益處,也早能抵銷TPP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問題不在TPP,而在於經濟改革能否落實!

銷售不暢 大陸房企前三季發債增10倍
【記者劉毅報導】
自2015年初至9月末,大陸房地產企業共發行公司債1950億(人民幣,下同),而在2014年全年只有15家房企融資成功,金額只有235億。
據每經網10月16日消息,自2015年初至9月末,房地產企業共發行公司債1950億,其中公募1542億,私募408億。今年三季度,房企公開發行公司債分別為561億、482億和250億,發行額佔到全年的85%。截至6月30日,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資本負債比率達235.5%,上半年收入下滑25%,但依然在7月發行了19億元人民幣的四年期債券,收益率為5.1%。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年內已經有超過60家上市房企拋出公司債發行計劃,預期融資高達2500億以上,而在2014年全年只有15家房企融資成功,金額只有235億。一旦未來市場若下行,流動性差的公司償債能力將會惡化;另外,公司債背後的高槓桿風險也不容忽視。
10月14日,大陸上市房企有45家公佈了第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有將近70%企業業績下滑,25%的公司出現了虧損。顯示大陸房產市場依舊疲軟,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無望,銷售陷入困境。
報導稱,中信建投認為,隨著房地產市場下滑,銀行對房企放貸日趨收縮,造成直接融資在房企整體融資規模中的佔比不斷上升。以恆大地產為例,在其整體融資規模中,銀行貸款和信託融資的佔比分別為57%和47%,而泰禾集團直接融資佔比更是高達53%,超出銀行融資6個百分點。
大陸今年6月至8月發生股災後,大陸很多投資者把資金轉向了公司債市場。現在債券價格升至六年高點,債券發行量也創出歷史最高水平,債券市場規模達到了42.1萬億元人民幣。有媒體稱現在大陸的債券市場行當與今年股市的5000點。興業證券和華創證券都發出了這種升勢難以為繼的警告。
有金融界人士認為,債券市場如今已經出現了四個月前引發股市暴跌的相同危險跡象:過高的估值、急速飆升的投資槓桿率以及持續下滑的公司利潤。平安證券表示,投資者利用債市槓桿擴大回報之舉加大了債券價格出現螺旋式下跌的風險。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被投資者用作債市配資工具的債券回購協議的月成交量從1月到9月已經飆升了83%,達到了39萬億元人民幣。德國商業銀行認為中國債市年底崩盤概率已經接近20%。
另據路透社7月19日報導,全球最大規模的企業債對中國正在放緩的經濟造成的威脅更大,而且也不容易解決。當前中國企業債規模達到16.1萬億(兆)美元,而且仍在不斷攀升。路透對1,400多家公司的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債規模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0%,是美國該比率的兩倍,而且在過去五年來嚴重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管Jose‧Vinals表示,中共必須採取積極的措施,來降低企業債務。果斷採取行動將比猶豫不決、任由問題蔓延的成本更低。而降低企業債務,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企業的違約、缺乏生存能力的企業退出、不良貸款核銷。

來源轉自:
【2015年10月18日訊】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