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市民將分5年更換智能身份證。
記者:張婷婷
本港於2012年撿獲171張偽造智能身份證,2013年增至186張,增幅為9%。保安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近年查獲的假證維持低水平,但歐洲已出現類似香港身份證物料和防偽特徵的假證,需加入新的防偽特徵和晶片建構技術,防患於未然。
保安局指現行的智能身份證系統於2000年推出,軟、硬件將過時,保養支援越見困難。使用過時技術會對系統穩健性構成威脅,導致主要公共服務出現大規模中斷的風險亦增加,繼而影響身份證申請和其他依靠智能身份證運作的政府系統。
支援容貌識別技術
現時的身份證卡身上有多種防偽特徵,包括晶片旁的光學變色三角形,而左下角的多重激光影像,可顯現相片和身份證號碼,以及H和K字母交替出現。入境處計劃加強卡身防偽特徵,包括參考其他國家的最新技術,如透明窗口、全息圖立體效果、透鏡狀技術和彩色紫外線印刷等。
當局又會提升晶片水平,引入支援無線傳輸技術的額外界面,提高保安性能及加快資料檢索速度;加大晶片容量,儲存解像度更高的相片,以支援容貌識別技術,並提供平台作指紋核實以外的生物特徵識別,而現有的拇指指紋模版則會更新,令核實身份程序更安全準確。新晶片亦增加使用其他政府服務的可能性,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正進行研究,探討範疇包括增值服務。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普遍應用的生物識別技術包括指模、面容和瞳孔,現時回鄉卡已加入瞳孔識別技術,故照片有特定要求及要提供光碟。至於其他技術,還有DNA遺傳物質和血液等。保安技術方面,方認為卡面防偽不及資料保安加密重要,因為身份證主要用作核實身份,「呃到警察,都呃唔到系統」。他認為不適宜將全部資料儲存在證件上,因為破解加密只是時間問題;最好只存放部份資料,如只放拇指指紋,不過其他手指指紋則存於政府伺服器內,作為查核時驗證。
新一代身份證擬採新技術和功能
●提升晶片技術水平
●引入無線傳輸技術額外界面
●提高保安性能和加快資料檢索速度
●加大晶片容量,儲存高解像度影像
●支援容貌識別技術及其他生物特徵
●探討透過新晶片增加使用其他政府服務的可能性,如識別儲存於身份證內的新資料、增值服務,以及現有身份證上使用上之
過渡安排和遷移策略等
註:計劃換證時間為2018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二季;2015/16至2022/23年度新系統主要開支29.11億元
資料來源:保安局
無線傳輸「密匙」加強保安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
程序包括將新證放在光學證件閱讀器上,閱讀器會擷取證件表面的某些獨特資料,以啟動資料傳輸。卡面資料傳輸至閱讀系統後,系統會發出「密匙」(access key),密匙獲證件及系統核證,才能擷取閱讀證件晶片內儲存的資料。證件須與閱讀器直接接觸,設計上晶片與閱讀器之間距離須在兩厘米內,不能像八達通卡機般,可閱讀放在銀包或手袋內的八達通卡。由於密匙是由某張身份證上的獨特資料啟動發出,故一張證件的密匙無法閱讀其他證件的晶片資料。
方保僑指雖然密匙設計較複雜,但沒破解不了的加密系統,問題是需要用多少時間。他認為較佳的保安係統是相隔一段短時間,轉換一次密碼的系統,如網上銀行所用的密碼系統。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