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運動發展成為雨傘運動後,在北京與特區政府拒絕任何妥協的情況下如何收場,不但成為眾所關注的事情,也是這場運動領導者頭痛的問題。
最後的兩種形式,一是自首,一是清場被警察架走。前者是七十五人,後者被架走拘捕者,僅金鐘一個地方,十三小時內就是二百四十七人,另外還有九百零九人被警方記下資料,日後可以藉此再拘捕算賬。可以說,參與者更認同後者。而且後者比較悲壯,意味著日後還會有再起的理由;前者帶認錯成分,會被人認為就此偃旗息鼓。但是不論哪一種形式,都不能否定這場偉大的運動,已經改寫香港的歷史,必然也將改寫香港的未來。
為何八成人主張停止佔領
佔中運動轉型為雨傘革命,的確激發了香港人的熱情,在國慶前夕的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夜裡,塞爆了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地,人數達到二十萬人。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十二月十八日公佈新一輪政改民調則顯示,約兩成受訪者曾到現場參與佔領,推算出約有一百二十萬港人參與佔領運動。
以香港七百多萬人口來說,去掉小童與老弱病殘,比例相當驚人。然而長拖下去,熱情冷卻,越來越多的民意要求佔領者撤走。
港大民研計劃於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以隨機電話訪問方式訪問了五百一十三人對佔領行動的意見,當中八成八受訪者表示近期沒參與佔領運動。調查結果還顯示,有八成二九受訪者表示應停止佔領;當中四成○四認為應改用其他方式爭取,一成一三認為已達到目的,三成一二認為根本不應該佔領;認為應繼續佔領的受訪者有一成三。
顯然,這個民調數字給佔領者很大壓力,似乎他們的佔領行動已經失去民心。出現「自首」行動可能與此有關。
然而對這個民調需要具體分析。如同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民調與選舉結果出現極大落差一樣,現在的民調,都是夜裡打到家裡的電話,與手機族的壯大脫節;而且夜晚在家的多為思想比較保守的老年人,年輕人還在外面夜遊,這是導致現在的電話民調已經很難準確表現民意的結果,即使採取一些措施來補正這些缺陷,恐怕也還不夠。
另外,即使反對繼續佔領者,並非全部反對佔領。有的是認為時間長了,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有的是關心佔領者太過疲勞,影響他們自己的學習、工作等,不一而足。真正「惡意」反對佔領的在民調中也只有三成一二。如果民調能夠把年輕人的意願也準確表達的話,真正反對者就不會有三成了,也的確能夠表達出來比較準確的民意。
簡單看待八成人有誤導之嫌
但是傳媒簡單的以八成多反對繼續佔領的數字作為真實的民意,就有誤導之嫌。如果特區政府或警方也以為這樣代表他們的不妥協態度與暴力行為得到港人擁護,那就勢必造成未來更大的政治風暴。
香港大學民研計劃十一月下旬所做的民調,對警隊滿意度淨值跌至兩成九一,首次跌破三成,破九七主權轉移以來的新低。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認為,警隊民望跌至歷來新低,明顯是因近期的佔領行動已把警隊變成政治磨心,促警隊加強執勤專業和對社會關愛,「不用旁門左道,讓政治問題以政治解決」。在我看來,損害警隊形象最大的有三點:一是暴力,二是嚴重違背行政中立的原則,三是以詭辯來應對自己的錯失。
港大民研計劃於十二月八日至十一日,透過電話訪問了約一千名市民,時間橫跨金鐘佔領區最後一夜和金鐘佔領區清場當日。梁振英的評分下跌五分至三十九點七分,是他任內第二低分;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高達六成三,是他任內新高。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評分則為五十四點八分,較上次下跌兩分。林鄭的支持率減少六個百分點,比率為五成,反對率增加六個百分點,比率為兩成一。在處理佔領問題上,相對梁振英,林鄭的取態比較溫和,願意與學生對話。但是後來逐漸強硬,所以民望也跟著下跌。
從這兩則對警方與高層官員的民調來看,對他們不滿意度的增長,也說明即使民眾對繼續佔領的不滿,並不意味著就是對政府政改與清場的滿意度增加。也因為如此,雖然旺角、金鐘、銅鑼灣三個地方已經先後被清場,但是民眾還會有後續動作,讓清場不會那樣「完美」。尤其是旺角地區更值得注意,那裡更反映出香港社會的整體特色。
仰仗威權與市儈本色
中文大學在十二月十八日公佈的民調,傾向全面撤離的是七成六二,比港大的民調結果已經有所降落,可能因為清場已經基本完成,民眾對撤離沒有那樣急切了。
當然,如果民眾能夠更強有力的支持佔領,更多的參與佔領,那麼佔領運動的士氣會更加旺盛,政府不會那樣容易清場,也就可以多維持一些日子讓運動的影響力繼續擴大。
為此,香港《信報》前老闆林行止歸咎於「仰仗威權統治的,同樣大有人在」,再就是「港人市儈本色」,也就是對佔領運動「砸人飯碗、礙人生計」的不滿。
仰仗威權統治來自英國的長期統治。香港人忙著賺錢,「拼經濟」而不關心政治。問題是那時的英國是民主國家,為香港創造一個值得人民信賴的自由環境。一旦香港的宗主國變成中國,中國是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與自由民主為敵,香港人如果沒有改變仰仗威權統治的心態,就等於葬送香港的核心價值。幸好有這種仰仗威權習慣的,是過去享受過自由的中老年人,香港年輕人沒有這個習慣,所以他們才會揭竿而起,成為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先鋒與主力。
至於「市儈本色」的養成,也與英國人的統治有關。英國人把香港發展成為高度商業化的城市,自然形成某些民眾的現實主義與功利主義。不能「阻人發達」成為道德標準。因此因為佔領運動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短期可以接受,要付出長期的代價就不行了。
但是香港人的功利主義還是被框在香港的「法治」之內,與中國特色功利主義的不擇手段、無法無天,常常不按理出牌,或者有駭人聽聞之舉,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活摘器官對中共高層的「特供」。香港人可以就自己的「市儈本色」進行檢討,但是中共方面就沒有資格對此指手劃腳。
反對官方普選方案仍佔多數
有幸的是,這次佔領運動已經使外界眼睛一亮,說明香港人的這兩個缺點已經有不少進步了。這點,中共是「反面教員」。通過這次佔領運動,相信年輕一代的成長,將顯露香港人質素的進一步提高。
最後,中文大學那份民調還顯示,即使清場已經基本完成,抗爭的氣氛已經單薄,但是還有五成二八的民眾認為政府應作具體讓步以解決僵局。雖然支持通過二○一七年特首普選方案的比率達三成八二,創九月以來新高,主張否決的亦跌至四成三一的新低,但是反對者仍然多過贊成者。難道北京與特區政府可以蒙住自己的眼睛一意孤行,而香港民眾一定是逆來順受嗎?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最後的兩種形式,一是自首,一是清場被警察架走。前者是七十五人,後者被架走拘捕者,僅金鐘一個地方,十三小時內就是二百四十七人,另外還有九百零九人被警方記下資料,日後可以藉此再拘捕算賬。可以說,參與者更認同後者。而且後者比較悲壯,意味著日後還會有再起的理由;前者帶認錯成分,會被人認為就此偃旗息鼓。但是不論哪一種形式,都不能否定這場偉大的運動,已經改寫香港的歷史,必然也將改寫香港的未來。
為何八成人主張停止佔領
佔中運動轉型為雨傘革命,的確激發了香港人的熱情,在國慶前夕的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夜裡,塞爆了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地,人數達到二十萬人。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十二月十八日公佈新一輪政改民調則顯示,約兩成受訪者曾到現場參與佔領,推算出約有一百二十萬港人參與佔領運動。
以香港七百多萬人口來說,去掉小童與老弱病殘,比例相當驚人。然而長拖下去,熱情冷卻,越來越多的民意要求佔領者撤走。
港大民研計劃於十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以隨機電話訪問方式訪問了五百一十三人對佔領行動的意見,當中八成八受訪者表示近期沒參與佔領運動。調查結果還顯示,有八成二九受訪者表示應停止佔領;當中四成○四認為應改用其他方式爭取,一成一三認為已達到目的,三成一二認為根本不應該佔領;認為應繼續佔領的受訪者有一成三。
顯然,這個民調數字給佔領者很大壓力,似乎他們的佔領行動已經失去民心。出現「自首」行動可能與此有關。
然而對這個民調需要具體分析。如同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民調與選舉結果出現極大落差一樣,現在的民調,都是夜裡打到家裡的電話,與手機族的壯大脫節;而且夜晚在家的多為思想比較保守的老年人,年輕人還在外面夜遊,這是導致現在的電話民調已經很難準確表現民意的結果,即使採取一些措施來補正這些缺陷,恐怕也還不夠。
另外,即使反對繼續佔領者,並非全部反對佔領。有的是認為時間長了,帶來生活上的不便,有的是關心佔領者太過疲勞,影響他們自己的學習、工作等,不一而足。真正「惡意」反對佔領的在民調中也只有三成一二。如果民調能夠把年輕人的意願也準確表達的話,真正反對者就不會有三成了,也的確能夠表達出來比較準確的民意。
簡單看待八成人有誤導之嫌
但是傳媒簡單的以八成多反對繼續佔領的數字作為真實的民意,就有誤導之嫌。如果特區政府或警方也以為這樣代表他們的不妥協態度與暴力行為得到港人擁護,那就勢必造成未來更大的政治風暴。
香港大學民研計劃十一月下旬所做的民調,對警隊滿意度淨值跌至兩成九一,首次跌破三成,破九七主權轉移以來的新低。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認為,警隊民望跌至歷來新低,明顯是因近期的佔領行動已把警隊變成政治磨心,促警隊加強執勤專業和對社會關愛,「不用旁門左道,讓政治問題以政治解決」。在我看來,損害警隊形象最大的有三點:一是暴力,二是嚴重違背行政中立的原則,三是以詭辯來應對自己的錯失。
港大民研計劃於十二月八日至十一日,透過電話訪問了約一千名市民,時間橫跨金鐘佔領區最後一夜和金鐘佔領區清場當日。梁振英的評分下跌五分至三十九點七分,是他任內第二低分;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高達六成三,是他任內新高。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評分則為五十四點八分,較上次下跌兩分。林鄭的支持率減少六個百分點,比率為五成,反對率增加六個百分點,比率為兩成一。在處理佔領問題上,相對梁振英,林鄭的取態比較溫和,願意與學生對話。但是後來逐漸強硬,所以民望也跟著下跌。
從這兩則對警方與高層官員的民調來看,對他們不滿意度的增長,也說明即使民眾對繼續佔領的不滿,並不意味著就是對政府政改與清場的滿意度增加。也因為如此,雖然旺角、金鐘、銅鑼灣三個地方已經先後被清場,但是民眾還會有後續動作,讓清場不會那樣「完美」。尤其是旺角地區更值得注意,那裡更反映出香港社會的整體特色。
仰仗威權與市儈本色
中文大學在十二月十八日公佈的民調,傾向全面撤離的是七成六二,比港大的民調結果已經有所降落,可能因為清場已經基本完成,民眾對撤離沒有那樣急切了。
當然,如果民眾能夠更強有力的支持佔領,更多的參與佔領,那麼佔領運動的士氣會更加旺盛,政府不會那樣容易清場,也就可以多維持一些日子讓運動的影響力繼續擴大。
為此,香港《信報》前老闆林行止歸咎於「仰仗威權統治的,同樣大有人在」,再就是「港人市儈本色」,也就是對佔領運動「砸人飯碗、礙人生計」的不滿。
仰仗威權統治來自英國的長期統治。香港人忙著賺錢,「拼經濟」而不關心政治。問題是那時的英國是民主國家,為香港創造一個值得人民信賴的自由環境。一旦香港的宗主國變成中國,中國是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與自由民主為敵,香港人如果沒有改變仰仗威權統治的心態,就等於葬送香港的核心價值。幸好有這種仰仗威權習慣的,是過去享受過自由的中老年人,香港年輕人沒有這個習慣,所以他們才會揭竿而起,成為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先鋒與主力。
至於「市儈本色」的養成,也與英國人的統治有關。英國人把香港發展成為高度商業化的城市,自然形成某些民眾的現實主義與功利主義。不能「阻人發達」成為道德標準。因此因為佔領運動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短期可以接受,要付出長期的代價就不行了。
但是香港人的功利主義還是被框在香港的「法治」之內,與中國特色功利主義的不擇手段、無法無天,常常不按理出牌,或者有駭人聽聞之舉,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活摘器官對中共高層的「特供」。香港人可以就自己的「市儈本色」進行檢討,但是中共方面就沒有資格對此指手劃腳。
反對官方普選方案仍佔多數
有幸的是,這次佔領運動已經使外界眼睛一亮,說明香港人的這兩個缺點已經有不少進步了。這點,中共是「反面教員」。通過這次佔領運動,相信年輕一代的成長,將顯露香港人質素的進一步提高。
最後,中文大學那份民調還顯示,即使清場已經基本完成,抗爭的氣氛已經單薄,但是還有五成二八的民眾認為政府應作具體讓步以解決僵局。雖然支持通過二○一七年特首普選方案的比率達三成八二,創九月以來新高,主張否決的亦跌至四成三一的新低,但是反對者仍然多過贊成者。難道北京與特區政府可以蒙住自己的眼睛一意孤行,而香港民眾一定是逆來順受嗎?
天網提示:
中共對號入座的邪教鑑別法。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