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顏色的尿液是不同疾病的徵兆。(Fotolia)
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大多呈現透明狀,尿量多時呈淺黃色,尿量少時呈黃褐色。當喝水太少、服用藥物或罹患某種疾病時,尿液顏色也會發生變化。但吃進去的藥物、食物還有生活作息等都可能影響尿液顏色。
(Fotolia)
喝水太多,尿色自然變淡,若非飲水問題,就要小心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前兆。
乳白色尿液
排出乳白色尿液,而且出現排尿異常、發熱、腰痛時,有可能是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腎結核。
深黃色尿液
食物或藥物會使尿液顏色變色,如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或大黃、維他命等藥劑時,尿液會變深黃色,只要停止食用就恢復正常。發燒、上吐下瀉,水分大量排出後,尿液也會濃縮變黃。當肝或膽發生病變時,膽汁會往尿道排出,尿液也會變深黃。肝炎患者尿液是濃茶狀顏色、泌尿器官化膿,會排出黃色混濁的膿尿。
棕褐色尿液
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患者,會排出醬油顏色的尿液。蠶豆症患者吃完蠶豆出現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也會排出棕褐色尿液。
紅色尿液
紅色尿液即血尿,往往是泌尿系統及其鄰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前兆,中年男性出現排尿不順、血尿等現象時,可能是罹患尿道結石或膀胱癌。老年人出現斷斷續續且無痛性的血尿現象時,可能是泌尿系統癌變的徵兆,應及時就醫。
來源轉自: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