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孔子和平獎的貓膩


二○一六年一月八日,中國文化部發公告向世界宣告「孔子和平獎」與文化部無關,也就是與中國政府無關。
澄清「孔子獎」與政府無關
文化部可能終於發現,這個和平獎本來可以作為試探,向世界秀秀中國的軟實力,但六年下來看到的卻是自己的軟肋,也就是國際道義力的嚴重欠缺。一年兩年倒也罷了,五年六年還沒有起色就不好意思了,還是出來撇清一下。
不然的話,已經六年了,盜用了中國最大的歷史文化名人資源,先後兩家主辦者打的都是「國字號」的招牌(從自稱掛在文化部的「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傳統文化保護部」到轉到香港的「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媒體上一度弄得風生水起,又是向世界名人和外國領袖頒獎,涉及的無疑是被中國官方視為私囊、民間無權涉足的國際關係事務,這樣大一個動靜,文化部怎麼到今天才想起來要再次公開澄清關係呢?

欲蓋彌彰,進退失據
反過來想一下,如果六年下來,得獎的都興沖沖來北京登台領獎,國際輿論雖不抬舉但也不打壓,這個軟實力的品牌就算站住了。如果是這樣,雖然官方大人物不一定會出來認可,但文化部也絕不會將它開出家門,就這樣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下去,今後再徐圖發展。等有朝一日,中國的硬實力使得世界對軟實力和道義良知等等人類社會沿襲了幾千年未變的概念也重新定義、換上中國特色了,那時候諾貝爾獎就成明日黃花了,文化部就會發表一個聲明,說這個獎項從一開始就在本部的關心和指導之下,云云。在某一次頒獎儀式上也就開始有常委一級的身影了。
今天的中國社會的確是多元化了,宣傳尤其是外宣也與時俱進,很多時候人們看到的不再是某部而是某協或者甚至是某社某團,而且標明是註冊的民間組織,但它們做的事,不但往往經不起驗明正身,而且弄巧成拙或者試探不成。但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不斷在實踐中改進。
「孔子和平獎」這個東西這次估計不會真的被強行取消,文化部的表態是避免了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真的來華領獎時中國官方如何接待的尷尬,給官方留一個後路。至於這個獎,可能還會放在那兒,將來或許有用。

來源轉自:
【2016年1月號 動向總365期 程 默】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