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Translate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撥開中朝關係的迷霧


朝鮮功勳國家合唱團和牡丹峰樂團。 (圖片來源:Google Search)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原定於當晚進行來華首場演出的朝鮮牡丹峰樂團/功勳合唱團取消演出。一位北京外交界人士認為,「這件事對中朝關係的衝擊將不亞於二○一三年那顆核彈」。
由兩國官方推進、萬眾期待、單張黑市票已炒到七千元的演出突然化為泡影,引發鋪天蓋地的猜測和憤怒。 牡丹峰樂團抵達北京的十日,金正恩突然高調宣佈朝鮮擁有氫彈,意欲讓北京為其站台背書。而兩月前,金正恩與劉雲山見面時曾經承諾「不會提高核開發程度」。搞了半天,金正恩明修文藝演出的棧道,暗渡擁有氫彈的陳倉,北京的憤怒可想而知,結果當然是不歡而散。
金正恩為何還要耍這樣的花招?他是跟誰學的這一手?

毛澤東是金正恩的老師
金正恩想要北京為其擁有氫彈站台,與毛澤東為「解放」台灣拉莫斯科下水如出一轍。專制政體的背信棄義和不可預見性在這些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社會主義大家庭早已是老黃曆,各自打的小九九才是真的。
大陸建政之後,反共基地台灣成了毛澤東的心腹大患,多次要求蘇聯提供援助攻打台灣,斯大林的反應極為冷淡。對於在二戰中遭受巨創的蘇聯來說,一切決策的出發點都必須基於不跟美國發生正面的軍事衝突(世界大戰)。一九五○年一月美國宣佈其防禦圈不包括台灣、韓國,不會為了保護這些地方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斯大林這才同意毛澤東「解放」台灣的計劃,將蘇聯給中國的一點五億美元貸款用於購買進攻台灣最需要的海軍裝備。
不料,金日成搶先取得斯大林的支持,毛澤東被迫同意朝鮮入侵韓國。美國態度大變,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保衛台灣。聯合國軍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兵敗如山倒。斯大林利用中共急於攻佔台灣的心理,致電毛澤東,胡說中國出兵很可能迫使美國放棄台灣,若中國被拖入戰爭,蘇聯也將同時被拖入戰爭,因為同中國簽有互助條約。我們在一起將比美國和英國更有力量。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就讓他現在就打。
韓戰停火之後,美國不僅沒有放棄台灣,反倒與蔣介石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解放」台灣等於「解放」紐約。斯大林死後,原本就極力不與美國正面交火的蘇聯,為避免核大戰,開始改變外交政策,與歐美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和平共處。
蘇共把中共拖進韓戰的火坑(中共在韓戰中傷亡上百萬),而統一台灣的大業遙遙無期,現在又提出「和平共處」!備受愚弄的毛澤東,決定也玩一把蘇聯。在他眼裡,《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只是一張紙,而不是美國對台灣安全作出的法律上的莊嚴承諾,若蘇聯參與,美國未必敢出手,台灣就能獲得「解放」。
一九五八年七月赫魯曉夫秘密訪華,回國的時候,北京臨時提出赫魯曉夫要公開回國,發表了一個內容含糊的會談公報:中蘇雙方「就目前國際形勢中迫切和重大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討論,並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見。」八月二十三日中共炮轟金門,赫魯曉夫發現自己喝了毛澤東的洗腳水。會談公報在前,英美當然認為金門炮戰得到了蘇聯的同意和支持。
在中蘇同盟的情況下,毛澤東連招呼都不打,就獨自展開可能將蘇聯拖入戰火的重大軍事行動,破壞了蘇聯與英美的緩和外交及禁止核武器試驗的談判。莫斯科能做的就是向英美解釋,金門炮戰他們事先不知道,事後也不會支持這種違背莫斯科和平宣言原則的行為。
滿腦子原教旨共產主義的中共領導人,打心眼裡瞧不起赫魯曉夫。一九五九年九月赫魯曉夫再度訪華,外交部長陳毅指責蘇聯所說的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實行和平共處,實質上是同美帝國主義搞和平外交的政治遊戲,懷疑蘇共對中共的立場是蘇聯與美國密謀碰頭的結果,是合夥出賣和孤立中國。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試驗,毛澤東這下覺得蘇修也是紙老虎。在此前後,《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發表「九評」,猛烈抨擊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雙方關係急劇惡化。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蘇在珍寶島大打出手。
戲劇性的是,在珍寶島吃了虧、覺得毛澤東完全不可理喻的蘇聯,與美國會談,想用核武器先發制人摧毀中國的核設施。冷戰期間,蘇美核武器處於高度戰備狀態,蘇聯若不經美國同意就使用核武器,造成美軍誤會,很可能觸發核大戰毀滅整個地球。美國敏銳地抓住這個機會,堅決不同意蘇聯動用核武,並把這一信息傳遞給北京。中共面臨蘇聯巨大的軍事威脅,毛澤東再瘋狂也不敢同時對抗兩個超級大國及北約、華約,只得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抗美援朝已成絕響
中美往來、中韓建交、蘇東波對朝鮮的打擊非常沉重,平壤對「修正主義」中國的鄙視、憤慨與日俱增,儘管不可能瘋狂到也來個「珍寶島事件」,但有機會在核試驗、試射導彈、撕毀停戰協定、提高核開發程度、樂團罷演等問題上抽中共的耳光,那就絕不放過。 北京「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而金正恩要樹立威望、確保金氏家族的長久統治,就必須發展核武器。核武成為金家王朝與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以及維持內部凝聚力、激發國民自豪感的關鍵道具。金家政權對朝鮮民眾犯下滔天罪行,改革是找死、送死,一旦民眾醒悟,予以清算,卡紮菲的下場就擺在那裡。因此,除非有重大變故,金正恩寧願等死也不可能搞改革開放。氫彈和樂團罷演事件,充分顯示了金正恩外厲內荏、惶恐不安、左右為難的心態。
與這個喜怒無常、難以捉摸的鄰居打交道,北京越來越失去耐心。中國的援助增加了金家王朝控制內部的本錢和力量,向北京叫板叫得更歡,把這一切當成偉大領袖的勝利。你餓死幾千萬人都要發展核武器,憑什麼我就不可以?你有鄧小平理論,我還有主體思想呢。
習李上台後「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北京也一反常態,變得強硬和冷淡。二○一五年九月紀念抗戰大閱兵,朝鮮特使崔龍海站在前列右側一端,最後未獲習近平接見,於當晚「空手」回國。
在中國受到冷遇當然不能是金正恩外交上的失敗,那就只能找個替罪羊。捨崔龍海其誰?十一月二十四日,韓國的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報告稱,崔龍海十一月初被下放到農場勞改。
這就像中蘇交惡後,毛澤東想與美國修好又放不下面子,安排周恩來叫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四位老帥做「國際戰略研究」。在周恩來的耐心啟發下,研究的結果當然不可能是同時對抗美蘇,而是也只能是主動利用美蘇矛盾,在對美關係上恢復中美大使級談判。等到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大局已定,毛澤東又下令中央政治局開會批判周恩來在外交路線上的「右傾投降主義」,葉元帥同美方人員會談後說了一聲「謝謝」也被當成「右傾軟弱」批判。
中朝關係再次降至冰點。面對「紅衛兵」風格的北京,怎樣修復中朝關係而又不讓自己的光輝形象受損,成了金正恩的頭號課題。

來源轉自:
【2016年1月號 爭鳴總459期 余 地】
(注意:帖內文或圖片中可能含有厭惡性簡體字;本站維護中華文化,堅決行使正體字。版權歸著者所有。)
【其他.相關】:

沒有留言: